① 生死相隨:《與妻書》背後的伉儷情深
「大清索我的命,我誅大清的心。」電影《辛亥革命》中胡歌扮演的林覺民說完後英勇就義,藉此有著「第一情書」之稱的《與妻書》更是得以廣為流傳。這封絕筆信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從小家到大家,寫盡了對愛妻的深情與不舍,寫滿了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痛恨。時過一百年,這一千三百餘字所呈現的為國捐軀的大義與對愛妻的深情仍令人感奮、落淚,這種「寧汝先我而死」的真情與「以天下人為念」的革命者覺悟將伴隨《與妻書》一起,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林覺民於1887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時過繼給叔父林孝穎為子,其嗣父是個飽學多才的廩生,以詩文聞名於時;嗣母是個生性善良仁愛,典型的賢妻良母。林覺民天性聰慧,讀書過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愛,自幼就由嗣父親自教導讀書。嗣父對林覺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達到自己無法企及的人生高度,為林家光宗耀祖。但林覺民卻十分厭惡封建科舉考試,在他13歲的時候,參加了科舉考試。他在試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後,擲筆離開了考場,驚呆了考官和同學。
林覺民15歲的時候遇到一個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人,他考入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在家鄉興辦的新學堂:全閩大學堂(今福州一中),而陳寶琛有一個侄子叫陳元凱,陳元凱的女兒陳意映就是林覺民的妻子。林覺民在全閩大學堂學習期間,接觸了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先進思想,還常常與同學一起討論時局,並且認為「中國非革命無以自強」。校長在他的父親面前誇獎他,「是兒不凡,曷少假寬,以養其剛大浩然之氣。」林覺民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不僅加入學生愛國組織,還與友人創建進步報刊,發表演講。一次,林覺民在城內七星廟作「挽救垂亡之中國」的演講時,在場一位學監聽了他的講演,驚呼:「亡清者,必此輩也!」
林覺民的行為讓林孝穎深感擔憂,一面希望兒子成才,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後有危險傍身。於是乎,他做了一個決定,讓林覺民娶妻成家。
1905年,林覺民在林孝穎的安排下,返回家鄉迎娶陳氏名門閨秀陳意映。出生在詩書禮義俱全家庭的陳意映,容貌溫婉姣好,幼年受庭訓,耽詩書好吟詠,嘗著《紅樓夢》人物詩一卷。兩人雖然是媒妁之言,但一見鍾情、相見如故,彷彿命中註定一般。婚後兩人感情融洽,恩愛有加。後來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兩人住在雙棲樓,並肩攜手,賞花賞月,沒有什麼感情不訴說。
有雖然有個相親相愛的妻子,但是林覺民並沒有像林孝穎期盼的那樣沉浸在溫柔鄉里。他在家中辦女學,動員妻子陳意映、堂妹林孟瑜等親友10餘人入學。他親授國文課程,抨擊封建禮教,並介紹歐美先進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男女平等情況。在他的勸導下,家中一眾女眷紛紛放腳,還有人進入福州女子師范求學,成為該校第一屆畢業生。
為了找到救國救民的道路,林覺民決心出國學習,深明大義的陳意映並沒有阻攔,在1907年,林覺民在妻子的支持下離開了家鄉,東渡日本,開始了留學的日子。林覺民學習日語和哲學,同時還學習多門語言,學習進步的思想。孤身在外學習的日子是苦悶的,林覺民忍不住對愛妻的思念,提筆寫了情書給陳意映,「吾妻性癖好尚,與君絕同,天真爛漫真女子也。」
留學不久之後,林覺民便加入了同盟會,開始從事反清革命活動。他每年暑假都會返回家鄉探望妻子和父親,順便與福州其他同盟會成員秘密相會。久而久之,陳意映便發現了丈夫的秘密,深明大義的她非但沒阻止丈夫,反而在同盟會密會的時候主動幫丈夫放風。後來經過多次參與,陳意映明白了其中的危險性,於是哭著對林覺民說,「希望今後要遠走,一定把這事告訴我,我願隨著你遠行。」
1910年11月,孫中山召集黃興、趙聲等同盟會骨幹舉行會議,決定向海外華僑募捐錢款購置武器,在廣州再舉義事。
林覺民於是就離開了日本到達了香港,黃興看到林覺民的到來,十分高興,說:「天助我也,運籌帷幄,何可一日無君」,於是,黃興就派林覺民離開香港先回福建組織一批革命義士後再共聚廣州。
林覺民回到福建家中後,以學校放櫻花假由在福州停留了10餘天,期間,他在福州動員了數十名青年義士。當時,林覺民還承擔著向廣州運輸一批炸葯的任務,他原打算讓陳意映扮為孀婦,用出殯的方式把炸葯藏到棺木中運出。由於陳意映當時已經懷孕八個月了,也不能長途跋涉,只好改由方聲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擔任。陳意映雖然極力想和丈夫同行,但因為懷孕在身,林覺民堅持不讓,讓她乖乖在家等待,卻不曾想竟天人永隔。
1911年4月24日深夜,廣州起義前夕,林覺民在香港濱江樓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妻子和家人,也想到了即將到來的起義勝負難料,生死未卜。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終徹夜疾書,分別在白巾上給自己的妻子和父親寫下了訣別書。給妻子的那封便是舉世聞名的「百年情書」。
1911年4月27日,林覺民參加了廣州起義,和同盟會的人一起進攻總督衙門,而這場起義無疑又是失敗的,眾多仁人志士死在了敵人的圈套里,林覺民也負傷被捕。被俘後的林覺民拒絕投降,慷慨就義。
林覺民一共准備了三塊白巾,分別給妻子、父親和友人沈仲英,他犧牲後,他的訣別書經同仁阿三之手轉交給在清朝任職的好友沈仲英,沈仲英打開給自己的那份信,讀完後直接焚毀。另外兩封信,沈仲英讓自己的管家趁天黑時從福州早題巷林家的門縫中塞了進去。
廣州起義失敗之後,林家人躲避到了鄉下,整日擔驚受怕,陳意映更是擔心丈夫的安危,夜夜難以入睡,這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林覺民已經英勇就義,只是整天禱告著,他能夠平安回家,全家人能夠團聚,以後再也不分開。收到丈夫的《與妻書》,知道丈夫已經不在人世,陳意映猶如晴天霹靂一般,瞬間癱軟在地,自己恨不能馬上就去死,這樣自己便能和丈夫永遠地在一起,只是自己懷有身孕,在公婆的勸說下,陳意映才逐漸穩定,只是,丈夫的死因為她悲傷過度,已經成了自己的一塊心病,也因為如此,她早產了,林覺民死後不到一個月,陳意映生下了孩子,陳意映給孩子其名為仲新,取改天換日,迎來新中國之意,這便是林覺民的志向所在。生完孩子以後的陳意映彷彿完成了丈夫生前的遺願,只是自己仍舊沉浸在丈夫去世的悲傷中,身體也愈發虛弱,兩年後,陳意映緊隨丈夫而去。
縱觀林覺民的一生,他對得起天下人,唯獨對不起妻子一人。我們通過《與妻書》可以看出,哪怕是面臨死亡,林覺民都不曾懼怕,唯獨放不下妻子。他把自己的身軀交給了國家,把自己的靈魂留給妻子,而妻子的追隨丈夫的果決,造就了他們動人的故事。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他們的愛情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後記:部分資料來源網路,侵刪。有喜歡他們故事的朋友建議閱讀《與妻書》原文,感人至深;喜歡影視的朋友推薦《辛亥革命》、《百年情書》;喜歡歌曲的朋友推薦齊豫的《覺》,這是一首以陳意映角度寫的歌。
② 《與妻書》
作者:林覺民
內容:1.段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2.段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雲: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 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3.段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4.段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5.段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6.段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7.段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譯文:
1.段
意映愛妻,見字如面: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分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一鬼了。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齊落下,不能夠寫完信就想放下筆,又怕你不了解我的心思,說我忍心拋棄你去死,說我不知道你不想讓我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說這些話。
2.段
我非常愛你,也就是愛你的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從結識你以來,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為夫婦;然而遍地血腥陰雲,滿街凶狼惡犬,有幾家能稱心滿意呢?江州司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濕青衫,我不能學習那種思想境界高的聖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語說:仁愛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從而推及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及愛護別人的兒女」。我擴充我愛你的心情,幫助天下人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顧你呀。你能體諒我這種心情,在哭泣之後,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思念的人,應該也樂意犧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傷啊!
3.段
你還記得不?四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經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你剛聽這話就很生氣,後來經過我委婉的解釋,你雖然不說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話可答。我的意思是說憑你的瘦弱身體,一定經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內心不忍,所以寧願希望你先死,讓我來承擔悲痛吧。唉!誰知道我終究比你先死呢?我實在是不能忘記你啊!回憶後街我們的家,進入大門,穿過走廊,經過前廳和後廳,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小廳旁有一間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剛結婚三四個月,正趕上冬月十五日前後,窗外稀疏的梅枝篩下月影遮掩映襯;我和你並肩攜手,低聲私語,什麼事不說?什麼感情不傾訴呢?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只剩下淚痕。又回憶起六七年前,我背著家裡人出走又回到家時,你小聲哭著告訴我:「希望今後要遠走,一定把這事告訴我,我願隨著你遠行。」我也已經答應你了。十幾天前回家,就想順便把這次遠行的事告訴你,等到跟你面對時,又不開口,況且因你懷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傷,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當時我內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筆墨來形容的。
4.段
我確實願意和你相依為命直到老死,但根據現在的局勢來看,天災可以使人死亡,盜賊可以使人死亡,列強瓜分中國的時候可以使人死亡,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們這輩人生在今天的中國,國家內無時無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時讓我眼睜睜看你死,或者讓你眼睜睜看我死,我能夠這樣做呢?還是你能這樣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離別分散不能相見,白白地使我們兩地雙眼望穿,屍骨化為石頭,試問自古以來什麼時候曾見過破鏡能重圓的?那麼這種離散比死要痛苦啊,這將怎麼辦呢?今天我和你幸好雙雙健在,天下的不應當死卻死了和不願意分離卻分離了的人,不能用數字來計算,像我們這樣愛情專一的人,能忍受這種事情嗎?這是我敢於索性去死而不顧你的緣故啊!我現在死去沒有什麼遺憾,國家大事成功與不成功自有同志們在繼續奮斗。依新已經五歲了,轉眼之間就要長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撫養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兒,我猜她是個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裡非常欣慰。或許又是個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親的志向作為志向,那麼我死後還有兩個意洞在呀。太高興啦,太高興啦!我們家以後的生活該會很貧困,但貧困沒有什麼痛苦,清清靜靜過日子罷了。
5.段
我現在跟你再沒有什麼話說了。我在九泉之下遠遠地聽到你的哭聲,應當也用哭聲相應和。我平時不相信有鬼,現在卻又希望它真有。現在又有人說心電感應有道,我也希望這話是真的。那麼我死了,我的靈魂還能依依不捨地伴著你,你不必因為失去伴侶而悲傷了。
6.段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訴你,這是我的不對的地方;可是告訴你,又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為國犧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辭,可是讓你擔憂,的確不是我能忍受的。我愛你到了極點,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給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國!我終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義深長,沒有寫完的心裡話,還有成千上萬,你可以憑方巾領會沒寫完的話。我現在不能見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會在夢中夢到我吧!寫到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親筆寫。
7.段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曉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請她們指教。應當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③ 與妻書的介紹
《與妻書》是由許晴、佟大為、李子雄、吳孟達、肖聰、王姬等主演,由北京海潤影業出品、王小列執導的電影,整部電影由兩個平行的故事組成。一個是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的唯美絕愛,另一個是導演范中原與其妻夏珊的現代愛情故事,交相互應。
④ 情書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情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的一天清晨,語文課堂上翻開了新的篇章,標題《與妻書》,作者林覺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當時的我雖然只是懵懂少年,不能完全讀懂字中的繾綣與決絕、矛盾與苦痛,但心底卻似一泉清水汩汩地湧出感動,有著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愴,以至於這篇文章不用老師督促、自己就瞭然熟背。緊接著,便聽到了齊豫的《覺》和童安格的《訣別》,不同的是齊豫以陳意映的口吻回復了丈夫的遺書「誰給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離去」,而童安格則以林覺民的心境做了補充和說明「願天下情侶,不再有淚如你」。兩支歌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么多年來,《與妻書》深深銘記在我的心頭,一直被我視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腸百折的「悲」文,每有觸及,便不勝感慨!
20xx年5月,傍晚,剛回家的我換著拖鞋,電視里傳來電影《百年情書》首映報道,聽得我心裡一顫,可惜新聞結束,無法印證我的判斷,事後網路一下,果然就是那篇文章的題材,想想今年是廣州起義100周年,多好的題材,總算有人做了該做的事!只是又讓我想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覺民和他的《與妻書》。
1911年4月24日,林覺民從廣州來到香港,迎接從日本歸來參加起義的同盟會戰友,住在臨江邊的一幢小樓上。夜闌人靜時,想到即將到來的殘酷斗爭以及自己的龍鍾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緒翻湧,情不自禁,徹夜疾書,分別寫下了給父親和妻子的訣別書,天亮後交給一位朋友,說:「我死,幸為轉達。」寫《與妻書》時,林覺民滿懷悲壯,已下定慷慨赴死的決心,義無反顧,因為舉義之事已經被叛徒泄密,明知「事必敗,敗必死」,但抱著「吾死以醒國人、以敲響韃虜喪鍾」的信念,他「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心中滋味無以言表,再堅強的人也難免心碎腸折。所以文章字字泣血飄淚,感人肺腑。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凜然正氣卻又兒女情長,為國捐軀的激情與對愛妻的深情兩相交融、相互輝映,令人斷腸落淚。倘若作者沒有因為革命而犧牲,以他的文學修養和高尚情操,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想必會多出一朵璀璨的奇葩!
1911年4月27日,林覺民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25歲!
消息傳到家中,陳意映悲痛欲絕,度過了鬱郁寡歡的一年後,終因思念林覺民過度而逝,在他們悲愴的故事中再添辛酸。
20xx年5月13日,金舸導演的電影《百年情書》全國公映,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容的情書時隔百年之後從教科書中走進影院。很想看,可是太悲劇,又不敢看,怕觸動太深,走不出來……
20xx年6月17日夜,還是忍不住網路,有了,就看吧。影片以林覺民與陳意映之間的愛情故事,林覺民投身革命參加起義,成為兩條並行不悖的線索進行敘述,愛情因為國殤、因為自我犧牲而升華,即使是在夢里遙望,依然低低切切,無悔無怨。坦白說,這樣真實的內容不用導演煽情,觀眾也會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遺憾的是我的理解里敘事有些紊亂,表演有些生硬,剪輯也不夠緊湊,而且紅色的標簽非常明顯。與其說電影的觀後感,不如說是我對《與妻書》的又一次回憶與感觸!
宅在家的幾天閑來無事翻出了以前看過電影的影單,看到《情書》的片名被我當時用粉色的馬克筆畫上了溫柔的波浪線,想著當時的感動,便決定在這個下著小雨的夏季午後一個人窩在沙發上重溫一遍那份美好。
緩緩的鋼琴聲,很容易地便能把觀眾帶入情景中。
映入眼的是女子的側臉特寫,緊閉雙眼仿如無息,幾秒後才重重呼吸,吐出的是幾年來郁結於心的感情和對過往生活的告別。等到影片結束再細細回味這一鏡頭,又覺得應是博子在同一座雪山向地下的藤井樹告別抑或是想體會藤井樹面臨死亡時的感覺。
隨後的一個大全景,博子慢慢走出鏡頭直至消失,漫天的雪花飛舞,孤寂的冷色調,博子留下了她的青春她的記憶,正如雪般死亡中新生。
這部影片以博子與女藤井樹的來往信件慢慢揭示了記憶中的過往,那兒有著太多美好與遺憾,太多青春與殘酷。
影片中回憶校園部分是我最喜歡的情節,那時的樹和樹都正年少,有著那個年紀該有的單純與美好。
圖書館中藤井樹背靠窗戶看書的畫面無疑是最擊中我的,導演用了微爆的鏡頭處理,使人物的邊緣略模糊,微黃而又明亮的燈光伴著徐徐微風下起伏的窗簾,使畫面更為朦朧夢幻。
我想,那時的女藤井樹應已在腦海中留下了專屬他的映像。所以,當多年後博子詢問起有關藤井樹的事情時,她仍能如此清晰具體地回憶起他們的點滴,才能在一堆雜物中找出保存完好的那張換錯了的英語卷。
博子與女藤井樹雖長相酷似卻性格截然不同,但不可置否,這兩個人都是讓我喜歡著與心疼的。
博子對藤井樹的感情濃烈又克制,即時他已去世多年,博子仍放不下他,放不下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情去擁抱新生。
因此,當得知藤井樹對自己的感情抱有對年少感情的彌補時,她再也不能壓抑自己的委屈而崩潰大哭,她捂住臉哭得不能自己,沒有了以往的平和與淡然,卻更讓我心疼與心酸,也不禁感嘆那該是一個多麼善良又堅強的女孩子啊。
而女藤井樹的感情更多的是遺憾與唏噓,只怪當時的我們都太年輕,沒有那一份勇氣,來不及也不會去說那句我喜歡你。但也正應這錯過的美好,才有現在回想時加倍的珍惜與甜蜜。
最後的最後,博子終鼓起勇氣去了那座藤井樹出事的雪山,當她在空無一人的雪地里大喊著你好嗎?我很好。鏡頭來回在博子與病床上的藤井樹之間切換,兩人不斷重復的話語,在某一刻讓她們交織在一起。
隨著淚水的滑落,這聲聲的吶喊,是她們對從前,對自己,對藤井樹的告別,哭得淚流滿面的我心酸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她們的欣慰與壓抑後的如釋重負。願意放下執念,對從前說再見後的自己將會是更好的自己,你好,明天,我們含著淚微笑。
一封封的信件,最後由博子全部重新寄回到了藤井樹的手上。情這一字,包含太多。這一封封,是博子與女藤井樹的情書,是博子與藤井樹的情書,更是女藤井樹與男藤井樹的情書。其中承載的是一段美好與一個難忘又永不回的時代。
正如女藤井樹手捧的《追憶似水年華》中那張夾著的借書卡,歷經時光荏苒,記憶中的你還是那個你,我親手寫下名字後,害怕卻又期望你看見的背面我記憶中的你。
《情書》的開頭是男孩子的去世兩周年追悼會。在一種壓抑和混亂的氛圍中開始。女主角渡邊博子的深情表現在她的痛苦與歇斯底里中,因此我判斷她一定深愛著死去的男孩子。但是醉酒一幕卻讓我感到純粹感情中的一些雜質。
在男孩中學時代的畢業紀念冊中,女孩子記下了男孩以前的地址,她知道那個地方已經不存在了。因此他就當做給天國寫信,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同名的人給她回信了。看到這里,我無法將兩個人聯系起來,一個是優雅文靜的博子小姐,一個是爽朗甚至冒失的`藤井樹,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系呢?至此,電影對男孩藤井樹的交代甚少,這樣也引起了觀眾的思考。
博子特地去小樽探尋真相,直到兩個人有一面之緣,博子驚訝的發現兩個人長得太像了!因此她直覺的覺得男孩子是因為她和那個藤井樹相像才跟她交往的,她可能只是他的一個精神寄託。
博子在痛苦中探尋一個她不想知道的事實——男孩藤井樹愛女孩藤井樹。博子給阿樹寫信了解國中時代的藤井樹,這引起了阿樹對自己高中三年生活的回憶。
壓抑而沉悶,因為那個同名同姓的男孩子,因為同學們對兩人戀愛的起鬨和嘲笑,阿樹說自己一點兒也不喜歡高中三年的生活。可是從她對點點滴滴的和男孩子有關的事情的回憶中,我們發現,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女孩子怎麼會說那是壓抑而沉悶的呢?作為一個還懷有少女情懷的女子我了解阿樹的內心,她是喜歡他的,但是她不想說出來,她希望他說出來。女孩子追憶著和男孩子相處的時光,並且去以前的學校懷舊,在一種美好的對過去的回憶中,她很快樂。當她從老師口中知道男孩子已經死去的時候,她悲傷極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父親的去世,想起了在雪地里凍死的蜻蜓。
人生的悲觀情緒繼續在電影中蔓延,女孩子感冒加重,高燒昏倒,救護車趕不到,這讓我擔心難道一切是命中註定嗎?難道男孩子的英年早逝,難道女孩父親因為延誤救治時間而去世,一切無法撫平的傷痛是上天的安排嗎?
爺爺堅持將阿樹背到醫院,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阿樹得救了。而此時的博子也來到了藤井樹出事的雪山,在一個清晨,歇斯底里的呼喊:「藤井樹,你好嗎?我很好。」她要徹底的忘掉過去,開始嶄新的生活。
故事的結尾,一群高中生來到阿樹的家裡,給她看借書卡背面畫著的女孩,至此,男孩對女孩的情意是不用再懷疑的了。可惜就像那本書的名字一樣《追憶似水年華》,十年過去了,男孩不在了,美好的年華如同流水一樣流走。這張表白之畫被發現的太晚了。
我內心一直渴望著一場由純美暗戀開端的愛情,可惜青春短暫,這樣的故事總是沒有開始,也談不上結局,就像是電影裡面所表現的一樣。不禁為青春的短暫黯然神傷。
曾經幻想著時間很長很長,天真的認為他會一直等我,當他喜歡上別的女孩的時候,心痛極了,他什麼時候能發現我深藏的含蓄的愛呢!就像那封遲到十年的情書,當時的我們只是沒有承認互相喜歡,而十年過去之後,這份沒有開始的愛被發現的時候,是遺憾懷念。
美好的東西總在渴望與回憶中,這是生活。
⑤ 陳覺的與妻書的主要內容
《與妻書》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覺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寫給妻子陳意映的一封絕筆信。在這封絕筆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深情和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祖國深沉的愛。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愛和國家前途、人民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對妻子親人的愛和對國家人民的愛連為一體,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沒有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會有個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筆調委婉動人,讀後令人盪氣回腸,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
1911年,林覺民受同盟會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閩,聯絡革命黨人,籌集經費,招募志士赴廣州參加起義。他依依不捨地告別家人,率第一批義士從馬尾港上船赴香港。
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覺民與戰友在香港濱江樓同宿。待戰友們入睡後,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雖然是父母包辦,但兩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鳴。對於即將到來的生死未卜,林覺民在一塊白方巾上給妻子陳意映寫下這封最後的家書。
在寫《與妻書》的同時,林覺民還給他叔父林孝穎先生寫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義失敗後,有人秘密將這兩封信在半夜裡塞進林覺民家門縫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發現這兩封信。
⑥ 求 與妻書 林覺民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_ukVcEruiSAnmWXG9WVZJg
作品相關簡介:《與妻書》是由許晴、佟大為、李子雄、吳孟達、肖聰、王姬等主演,由北京海潤影業出品、王小列執導的電影,整部電影由兩個平行的故事組成。一個是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的唯美絕愛,另一個是導演范中原與其妻夏珊的現代愛情故事,交相互應。
搶首贊
⑦ 跪求中國姐弟戀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中國姐弟戀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我是女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⑧ 請問大佬有與妻書2012年上映的由 許晴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與妻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_6_0tj2ycMJqPy4A1G1AQ
今天和平富庶的生活,與無數先輩們捨生忘我的犧牲息息相關。當我們歌舞昇平之時,怎可忘記那些沉睡在歷史荒丘中的名字?女演員夏珊(許晴飾)駕駛豪華跑車飛馳在曲曲彎彎的山道上,期間不知為何她神思恍惚,結果出了嚴重車禍。在深度昏迷中,夏珊彷彿聽到來自百年前的呼喚,在那個位置的時代,彷彿有一個她牽掛了百年的男人,他的樣子正漸漸清晰起來。那個男子名叫林覺民(佟大為飾),曾經身著白衣,大汗淋漓跑上自家樓梯,勸說待字閨中的陳意映(許晴飾)嫁給一個不愛的男人。這一面在兩人的心底牽上紅線,他們終於結為夫婦。而在那個動盪多難的年代,林與陳的愛情,最終化為一封字字凝血的
⑨ 跪求《與妻書(2012)》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王小列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7Z2ZRgMLIVyB3oSvmCIaPQ
⑩ 急!跪求!林覺民《與妻書》相關的電影電視資料!
《六壯士》之《林覺民》是四集民初戲。何家勁扮演革命先烈林覺民,魏秋華扮演林覺民之妻陳意映。全劇重點在「與妻訣別書」。何家勁以洗練而富內涵的演技,把林覺民的允文允武、大義凜然表現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碧血黃花劇情
歷史教師向學生介紹青年節的起源:
福建林覺民離別愛妻,
赴穗從事革命工作;
廣西韋義廷隨師傅李德山參加起義;
四川喻培倫,
培棣兄弟爭相赴義,
合共七十二烈士在黃克強領導下起義,
矢志推翻滿清,
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