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免費電影 > 免費高清電影一剪梅

免費高清電影一剪梅

發布時間:2022-11-12 07:31:38

『壹』 有部電影《一剪梅》.是什麼意思它原意是什麼

聽聽費玉清的《一剪梅》就知道了。

『貳』 《一剪梅》是哪個電視劇的主題曲

《一剪梅》歌曲是1984年台灣中視同名電視劇《一剪梅》的片頭曲,後又成為2009年霍建華、呂一主演電視劇《新一剪梅》的片頭曲、2015年沈騰、馬麗主演電影《夏洛特煩惱》的宣傳曲。2020年,《一剪梅》因為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在歐美走紅。

《一剪梅》的歌曲歌詞

真情像草原廣闊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

萬丈陽光照耀你我

真情像梅花開過

冷冷冰雪不能淹沒

就在最冷枝頭綻放

看見春天走向你我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一剪梅簡譜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此情長留心間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此情長留心間

『叄』 韓國電影《一剪梅》講了個什麼事謝謝

有3個,自己選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一】 以靈巧之筆抒寫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最近,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認為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於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羅裳」,不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羅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為寫李清照,下句寫趙明誠,那麼,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系的呢?看來,應該以《花庵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鍾情。這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詞的開頭是:
紅藕香殘玉簟秋。寫出時間是在一個荷花凋謝、竹席嫌涼的秋天。「紅藕」,即紅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時節,指出就是這樣一個蕭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顯示出全詞的傾向性。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表示出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現手法及其含義來看,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類似。同樣是說荷花凋殘,秋天來了。但後者不如前者那麼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有一層新的意思。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來表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席生涼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里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顯然,同是七個字,但它的涵義就比之李璟句豐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陳廷焯贊賞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李清照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這一句「精秀特絕」,卻是事實,並非過譽。

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總是要想辦法排愁遣悶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當泣,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上句「輕」字,很有份量,「輕」,是輕手輕腳的意思。它真實地表現了少婦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隨就獨自上小船了。下句「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的。「羅裳」,是絲綢制的裙子。「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這里用「羅裳」和「蘭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為這是富貴人家之所獨有。這兩句的涵義,既不同於《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寫湘夫人乘著桂舟來會湘君;也不同於張孝祥的《念奴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寫張泛舟在廣闊的洞庭湖上的興奮心情。而是極寫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閑情逸致的遊玩。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極何以出此?然而,它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宕開一筆,寫道: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前兩句是倒裝句。這幾句意思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誰」,這里實際上是暗指趙明誠。「錦書」,即錦字迴文書,這里指情書。作者這么寫,看似乎淡,實則含蓄有韻味:一、它體現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就不會想像「雲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出「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這里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這種借寫事來抒情,正是在藝術創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於形象之中,因而更覺具體生動。單說「誰寄錦書來」,未免顯得抽象。作者藉助於雁能傳書的傳說,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這就通過大雁翔空,形象地表達了書信的到來,使人可看得到,摸得著。雖然這種寫法,並非自她始,但她的雲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飛雁傳書,顯然畫面更為清晰,形象更為鮮明,這種點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在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書,無疑是高興的。但光是這樣理解,還不可能發掘「月滿西樓」句的真正含義。雁傳書信,固可暫得寬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實,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這才是真實的感情。「月滿西樓」句和白居易《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作較之白作似乎進了一步,關鍵在於「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由於李清照既然思念著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會思念著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順此思路開展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

有人說,這是寫李清照慨嘆自己「青春易老,時光易逝」。要是這樣,那麼,下面「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體現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實際上含義很深。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唯其如此,所以底下兩句: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就自然地引出來了。如果說,上面沒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兩相恩愛;那麼,這兩句就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她倆是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鍾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於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詩詞中,寫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憶江南》);或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牛希濟《生查子》)一類文字。象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極為鮮見。

那麼,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這里,作者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領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的。「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種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化起伏,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這幾句和李煜《烏夜啼》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說:「然易安亦從范希文『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語胎出,李特工耳。」誠然,李作比之范作已勝一籌。「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總不及「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麼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由上看來,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不少。若處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份;既象蜜一樣的甜,也象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鄭孟彤)

【賞析二】

這首詞作於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雲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於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

作者: 灌水樂園ho 2007-4-5 18:22 回復此發言

【賞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記》卷中載:「易安結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

「紅藕香殘玉簟秋」,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席,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紅藕香殘」的意境,「玉簟」的涼意,也襯托出女詞人的冷清與孤寂。此外,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道來。故前人評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其實尋常不經意語也」(《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次寫在閨中無法排遣愁悶與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悶。詞人在一首《如夢令》中曾生動地記述一次她乘舟盡興遊玩的情景,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情調歡快。現如今卻是「獨上蘭舟」,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郁。「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女詞人獨坐舟中,多麼希望此刻有雁陣南翔,捎回夫君的書信。而「月滿西樓」,則當理解為他日夫妻相聚之時,臨窗望月,共話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頗有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詩句的意境。另外,「月滿」也蘊含夫妻團圓之意。這三句,女詞人的思維與想像大大超越現實,與首句恰形成鮮明對照。表明了詞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像回到現實,並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次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末三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出她對生活的熱愛。此外,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潛 少鳴)

【賞析四】

本篇抒寫的是普通的秋日別情,是作者為懷念其夫趙明誠所作,上闋從秋日獨自泛舟出遊寫到明月高照閨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歸家,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心上之人,盼望他從遠方寄來「錦書」。下闋以花落水流比擬丈夫離開自己以後的寂寞寥落之感,說明彼此伉儷情深,兩地相思難以消除。我們可以見到,柳眉剛剛舒展,心中又見翻騰,詞語淺近,感情深摯,體現了漱玉詞的藝術風格。

集評:
離情慾淚。讀此始知高則誠,關漢卿諸人,又是效顰(《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三)。
此詞頗盡離別之情。語意飄逸,令人省目(《草堂詩余評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卷二)。

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情懷的節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徵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徵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特徵,其後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雲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雲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於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實景,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意象,含有象徵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於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其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這一收筆,絕極妙極。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這時候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的時態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於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一詞中意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共處一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一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別。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絕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作者一路寫來,或寄情於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於結尾處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長時間的體驗個中三味。

作者以其獨特的方式感知著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情感,並以她獨特的藝術技巧將之呈現,並在這一瞬間凝為審美的精華,使之作品產生永恆的藝術魅力。這就是所有傳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個層面上以獨具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傳達出人類的普遍意識情感,喚起不同時代、民族、國界的人們的善良的審美體驗。

『肆』 《一剪梅》舞台重現《夏洛特煩惱》,這首歌和這部電影究竟有多經典

在電影《夏洛特煩惱》爆紅之後,經典歌曲《一剪梅》也再次引發了新的傳唱,歌曲《一剪梅》本身是歌頌美好愛情的,但是影片中卻用在了袁華身上,每當袁華在愛情方面失意痛苦時,這首歌曲的前奏就會響起,這兩種不同的意境帶來了強烈的反差感,使人不自覺的就會笑出聲,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導演和編劇的巧妙。

《夏洛特煩惱》和《一剪梅》真的是絕配的搭檔,電影和歌曲都是經典之作,希望以後華語娛樂圈能夠多推出這樣優秀的作品。

『伍』 誰能分享下《一剪梅》資源,最好是高清的

網路網盤高清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TiGq6Iu8YgQ7qJ_9eKFhw

?pwd=irb3 提取碼: irb3

『陸』 一剪梅的電影劇情

陸軍學校學生胡倫廷與白樂德有莫逆之交,共懷報國之志。畢業後,倫廷任廣東督辦署衛隊長。樂德留滬,與倫廷妹珠麗相戀訂婚。數月後,樂德也赴廣東任督辦署要職。施督辦系樂德之舅,其女洛華有男士風,與倫廷互相愛幕,兩人曾在花園中聯句填《一剪梅》詞寄意。
督辦署軍警督察處處長刁利敖系某權勢集團代表,垂涎洛華美色,久欲娶之。施督辦權衡得失,亦有此意,但遭洛華反對。樂德抵粵後居於督署,竟也見異思遷,鍾情洛華。倫廷、洛華以為樂德已與珠麗訂婚,不疑有他,乃將施督辦逼婚事托其轉圈。樂德佯作應允,實則向施督辦進讒,謊稱倫廷慫恿洛華私奔。
倫廷被逐,流為盜首,以梅花作徽志,組織盜軍,劫富濟貧,自號一剪梅。珠麗在滬得知兄長被逐,恐樂德受累,隻身赴粵。時洛華已暫署衛隊長職,命珠麗喬裝男子充其副官。
一日,洛華故約樂德出遊,假以辭色,誘使其供出計陷倫廷隱秘。洛華斥樂德為賣友小人,樂德惱羞成怒,欲施強暴,刁利放敖突飛騎至,斗敗樂德,復追洛華,被一飛鏢射殺墜馬。洛華見鏢上有梅花標志,知是倫廷所為。
一年以後,倫廷約洛華於梅花塢營寨相晤,洛華偕珠麗同往。樂德率軍前來緝捕,見珠麗、倫廷,終於天良復現,追悔不已。時施督辦亦率軍至,獲知實情,收撫部眾,恢復倫廷職務,並以洛華嫁之,復又促成樂德、珠麗結婚。

『柒』 《一剪梅》是哪個電視劇的主題曲是什麼

該歌曲是1984年台灣中視同名電視劇《一剪梅》的片頭曲,後又成為2009年霍建華、呂一主演電視劇《新一剪梅》的片頭曲、2015年沈騰、馬麗主演電影《夏洛特煩惱》的宣傳曲。

《一剪梅》是費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娃娃作詞,陳信義作曲,最早收錄於費玉清1983年4月推出的專輯《長江水·此情永不留》中。

《一剪梅》紅遍整個內陸的原因:

2020年,《一剪梅》因為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在歐美走紅。《一剪梅》攝於1984年,從此劇開始,台灣戲打入大陸市場,而且佔領了很長一段時間。

此劇最經典的是由費玉清演唱的那首主題曲《一剪梅》,那簡直是風靡一時,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在傳唱。而此劇的男主角寇世勛更是紅遍整個內陸,後來好多台灣電視劇都是由他主演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剪梅

『捌』 新一剪梅完整版電影

新一剪梅2.mkv

『玖』 一剪梅的介紹

中國電影《一剪梅》由聯華影業公司於1931年出品。該片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維絡那兩紳士》改編,由卜萬蒼執導,金焰、阮玲玉、高占非、林楚楚、王次龍、陳燕燕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胡倫廷與施洛華,以及白樂德與胡珠麗兩對情侶曲折的愛情故事。

『拾』 夏洛特煩惱一剪梅在幾分鍾

60分鍾。根據查詢夏洛特煩惱電影官網,夏洛特煩惱一剪梅在60分鍾。《夏洛特煩惱》改編自「開心麻花」同名舞台劇《夏洛特煩惱》,是由開心麻花、新麗電影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

閱讀全文

與免費高清電影一剪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除了晴雅集還有什麼電影 瀏覽:705
隱形的怪獸叫什麼電影 瀏覽:822
虎牙如何申請播電影 瀏覽:708
3月2號有什麼好看的電影上映的電影下載 瀏覽:204
關於雙飛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89
林子聰演過的穿越電影有哪些 瀏覽:451
長安詭事之血藤毒蟲電影免費 瀏覽:329
如何用暴風影音看電影 瀏覽:224
免費電影下載v20 瀏覽:717
電影院不文明行為怎麼辦啊 瀏覽:982
pp助理如何拷電影 瀏覽:251
說走就走之不再見電影免費 瀏覽:290
危城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420
僵屍電影國語完整免費的 瀏覽:254
講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30
如何約老師看電影 瀏覽:9
任達華趕不趕時間什麼電影 瀏覽:529
林威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999
少年的你在電影院上映多久 瀏覽:619
瑪麗蓮夢露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