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美術的中世紀時代
印度中世紀 (約7~13世紀)是印度教美術的全盛時期。自笈多時代以降,佛教在印度本土日漸衰微,印度教躍居統治地位。中世紀印度南北各地歷代地方性王朝大多信奉印度教,興起了建造印度教神廟的熱潮,持續數百年而不衰。印度教神廟被看作印度教諸神在人間的住所。神廟的高塔悉卡羅通常象徵著諸神居住的宇宙之山。神廟的聖所「子宮」(宇宙的胚胎)中往往供奉著印度教宇宙大神毗濕奴、濕婆及其化身、象徵或仙侶的雕像,尤以濕婆生殖力的象徵林伽(男根)最為常見。神廟的外壁往往也雕滿了男女眾神、人物、動物、花卉等裝飾浮雕,建築與雕刻渾然一體,密不可分。
印度教神廟的型式大體可分為3種:①南方式(達羅毗荼式),悉卡羅呈角錐形;②北方式(雅利安式或城市式),悉卡羅呈曲拱形;③德乾式(中間式),介乎南方式與北方式之間。印度教諸神基本上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宇宙精神的象徵,生命本質的隱喻,因此印度教藝術必然追求動態、變化、力度,呈現動盪、繁復、誇張的巴洛克風格。這種巴洛克風格帶有印度傳統文化的顯著特色,生命的沖動、想像的奇特和裝飾的豪奢似乎都超過歐洲的巴洛克藝術。
南印度諸王朝美術
中世紀南印度諸王朝保持著純正的達羅毗荼文化傳統,發展了達羅毗荼人的藝術。帕拉瓦王朝(約600~897)的都城建志補羅的凱拉薩納特神廟與海港摩訶巴里補羅的五車神廟、石窟神廟和海岸神廟,是印度南方式神廟的濫觴,幾乎提供了所有南方式神廟的原型。摩訶巴里補羅神廟的岩壁浮雕《恆河降凡》是帕拉瓦雕刻的傑作,體現了初期印度巴洛克風格的特徵。朱羅王朝 (846~1279)的都城坦焦爾的巴利赫蒂希瓦爾神廟和□伽貢達朱羅補羅的同名神廟,沿用帕拉瓦神廟的平面設計,角錐形的悉卡羅更加巍峨。朱羅王朝的銅像,例如名作《舞王濕婆》,造型優雅,動態靈活,是南印度巴洛克風格盛期雕塑的典範。潘地亞王朝(1100~1331)的都城馬杜賴的神廟群因襲朱羅樣式,門樓(瞿布羅)高於主殿,裝飾雕刻繁雜繚亂,屬晚期巴洛克風格。中世紀後期的維查耶那加爾王朝(1336~1565)的神廟群以及納耶卡王朝(1564~1600)在馬杜賴修建的神廟,柱廊(曼達波)的地位突出,裝飾雕刻繁瑣靡麗,流於羅可可風格。
德干諸王朝美術
中世紀德乾地區諸王朝處於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混雜的中間地帶,頻繁的戰爭導致南北方美術風格的交流。早期遮盧迦王朝(535~753)在邁索爾的 3座都城巴達米、阿胡爾和帕德達伽爾的神廟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變而來,中世紀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廟的影響,同時滲入了北方式神廟的成分。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是建志補羅的凱拉薩納特神廟的仿製品。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繼續開鑿埃洛拉石窟。埃洛拉第16窟凱拉薩神廟,是仿照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設計的,鏤空整塊山岩鑿成,不愧為舉世無匹的巨構傑作。凱拉薩神廟的雕刻,綜合了笈多時代的典麗、遮盧伽王朝的渾厚與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動態強烈,變化豐富,活力充沛,代表著印度巴洛克美術的最高成就。約在同時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濕婆神廟,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術的特色,其中的巨岩雕刻《濕婆三面像》集優美、崇高、獰厲於一身,寓創造、保存、毀滅之奧義,堪稱世界雕刻名作。後期遮盧迦王朝(10~12世紀)的神廟群,外壁壁龕密集,裝飾漸趨繁瑣。曷薩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貝盧爾、赫萊比德、索姆納特普爾修建的神廟,平面設計呈星形,悉卡羅較低,外壁裝飾浮雕更加細密纖巧,亦流於羅可可風格。
北印度諸王朝美術
中世紀北印度諸王朝奉為正統的雅利安文化,愈來愈多地吸收了達羅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薩姆流行的□多羅教(性力崇拜),同時影響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美術。巴拉王朝(約750~1150)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最後庇護所。波羅諸王擴建增
修了那爛陀寺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寺院。佛陀伽耶的金剛寶座塔分層立龕的角錐形高塔形制,可能與印度教神廟的悉卡羅有關。那爛陀等地出土的波羅石雕或銅像,如寶冠佛、多臂觀音、密教女神多羅菩薩等雕像,受有笈多古典雕刻與南印度銅像的雙重影響,感染了巴洛克的豪華、繁縟、怪誕,被稱作火焰式的藝術。巴拉美術對尼泊爾、中國西藏、緬甸、爪哇等地的佛教美術影響較大。東恆伽王朝 (8~13世紀)在奧里薩境內營造了宏偉的神廟群。奧里薩神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曲拱形的悉卡羅呈玉米狀,代表作有布巴內斯瓦爾的林伽羅□神廟、布里的扎格納特神廟、康那拉克的太陽神廟等。奧里薩雕刻裝飾繁麗、動態誇張,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康那拉克太陽神廟的巨大的浮雕車輪富麗堂皇,被視為印度文化的象徵。金德拉王朝(950~1203) 的都城卡朱拉侯的印度教、耆那教神廟群可與奧里薩神廟群比肩。卡朱拉侯神廟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悉卡羅呈竹筍狀,主塔周圍環峙多層小塔,代表作有根達利耶·摩訶提婆神廟等。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廟外壁高浮雕嵌板帶上千姿百態的女性雕像和愛侶(密荼那)雕像著稱,變形極美,性感極強,亦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卡朱拉侯出土的雕刻珍品《情書》是印度雕刻的壓卷之作。北印度西部拉賈斯坦奧西亞的蘇利耶神廟和阿布山的毗摩羅塔樓,古吉拉特的蘇利耶神廟,也屬於北方式神廟,比例勻稱,裝飾華麗。克什米爾地區仍然營造著犍陀羅傳統的寺廟,重要的有摩爾坦德和阿萬蒂普爾的廟宇。
伊斯蘭時代美術
13世紀,突厥人、阿富□穆斯林入侵印度,德里蘇丹國建立以後,開始出現了印度伊斯蘭美術。14世紀,各地方穆斯林王國紛紛獨立,印度伊斯蘭美術隨之普及。16世紀,北印度莫卧兒王朝興起,印度伊斯蘭美術盛極一時。
印度伊斯蘭美術不僅是伊斯蘭教美術在印度的變種,也不僅是印度本土藝術的改造形式,而且是伊斯蘭文化與印度文化這兩種異質文化的不同特點的融合(融合的基因之一是對裝飾性的共同愛好),結果形成了一種新穎獨特的文化模式與藝術風格。
德里諸王朝美術
德里蘇丹國諸王朝(13~16世紀)的建築以中亞傳入的伊斯蘭風格為主,同時也混合了某些印度因素。德里蘇丹國奴隸王朝(1206~1290)在德里興修的庫巴特·烏勒·伊斯蘭清真寺和庫特卜尖塔, 高華豐麗,是印度伊斯蘭建築的最早範例。卡爾吉王朝(1290~1320)建造的賈馬阿特·哈納清真寺和阿來門,則純屬伊斯蘭風格。圖格盧克王朝(1320~1413)的建築簡朴而刻板。賽義德王朝(1414~1451)和洛提王朝(1451~1526)的建築試圖復興卡爾吉風格。
地方諸王國美術
地方穆斯林獨立的諸王國(14~16世紀)的建築更多地受到各地印度傳統建築的影響,呈現印度文化地方色彩強烈的多樣化混成風格。江普爾王國(1400~1478)的阿塔拉清真寺,明顯受有印度教神廟的影響。孟加拉王國(1336~1576)的阿迪納清真寺、小黃金清真寺和大黃金清真寺,採用了印度教神廟的結構與裝飾。古吉拉特王國(1401~1537)的都城艾哈邁達巴德的大清真寺,以當地傳統方式砌成15個圓拱屋頂。馬爾瓦王國(1401~1531)的都城曼杜的大清真寺,則謹守伊斯蘭傳統風格。德乾的巴曼王國(1347~1527)的建築混合了印度、突厥、埃及、伊朗的風格,吉爾伯加的大清真寺、道拉塔巴德的金德塔、比德爾的馬茂德·加萬學院,都是這種混成風格的範例。
莫卧兒王朝美術
莫卧兒王朝(1526~1859)是察合台系突厥人──莫卧兒人在印度次大陸建立的伊斯蘭帝國。莫卧兒王朝第 3代皇帝阿克巴開明的宗教融合政策,加速了伊斯蘭文化與印度傳統文化融合的進程,為印度伊斯蘭美術的充分發展開辟了道路。莫卧兒建築主要吸收了波斯伊斯蘭建築的影響,同時融合了印度傳統建築的因素,形成了一種既簡潔明快又裝飾富麗的莫卧兒風格,代表著印度伊斯蘭美術的最大成就。莫卧兒建築集中分布於莫卧兒帝國的都城德里、阿格拉與陪都拉合爾等地,16世紀後半葉阿克巴時代主要以紅砂石修築。17世紀中葉沙·賈□時代主要以白色大理石建造,代表作有胡馬雍陵、 阿格拉城堡 、法特普爾·西克里城堡、拉合爾城堡、阿克巴陵、伊蒂馬德·烏德·道拉墓、德里紅堡、德里大清真寺、泰姬陵。泰姬陵被公認為世界建築藝術的奇跡之一。莫卧兒細密畫的成就僅次於建築,胡馬雍、阿克巴、賈漢季等莫卧兒皇帝都熱心贊助繪畫。從伊朗、印度延聘宮廷畫家製作大量細密畫,描繪朝覲、宴樂、狩獵、戰爭場面、王室肖像和後宮生活。莫卧兒細密畫基本上屬於宮廷藝術,線條細膩,筆法純熟,設色富艷,注重寫實,擅長刻畫人物心理。莫卧兒時代印度本土諸邦的拉傑普特繪畫,與莫卧兒細密畫並行發展,互相影響。拉傑普特繪畫主要分為拉賈斯坦尼派(平原派)和帕哈里派(山區派),帕哈里派的佼佼者為康格拉派。拉傑普特細密畫題材多取自印度史詩、神話,尤其是關於牧神黑天克利希那(毗濕奴的化身之一)與牧女拉達戀愛的民間傳說。作品往往常有田園詩的色彩、牧歌式的情調和音樂旋律之美,線條粗獷,構圖生動,用色大膽,對比鮮明,人物造型朴實自然。
印度美術發展至今
1858年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以後,印度的傳統文化藝術瀕臨滅絕。繼而許多西方的有識之士和印度的愛國學者,致力於重新發掘、整理和闡釋印度的文化藝術遺產,印度美術日益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自古以來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史不絕書,中國古代赴印求法高僧法顯、玄奘、義凈等人的記載現已成為研究印度文化藝術的寶貴文獻。
㈡ 塔巴德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
是出於對父親犧牲的愧疚或者是出於對慾望本身的畏懼。
在塔巴德電影中,對於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的原因沒有具體明確的說明,根據劇情分析可能是出於對父親犧牲的愧疚或者是出於對慾望本身的畏懼。
塔巴德又名塔巴德魔神,是由印度發行的一部驚悚奇幻片,該片由拉希阿尼爾巴夫,阿德什普拉薩德執導,於2018年08月29日在威尼斯上映,2018年10月12日在印度上映。
㈢ 塔巴德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
是出於對父親犧牲的愧疚或者是出於對慾望本身的畏懼。在《塔巴德》電影中,對於「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的原因沒有具體明確的說明,根據劇情分析是這兩種可能。《塔巴德》又名塔巴德魔神,是由印度發行的一部驚悚奇幻片。
㈣ 《塔巴德》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塔巴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olaRHbzB-d0mbq5fuatNg
㈤ 《塔巴德》這部電影說了什麼
20世紀初,印度有一條名叫Tumbbad的小村莊,Vinayak就住在村莊的郊外,他是村長不承認的私生子,痴迷於神話中一個祖傳寶藏。他的曾祖母是一個被詛咒沉睡千年的女巫,Vinayak認為寶藏的秘密就藏在她身上。
經過與曾祖母的對質,Vinayak最終直面寶藏的守護者邪惡的墮落之神。最初的幾枚金幣迅速升級變成一種不計後果,跨越幾個世紀,永恆不滅的渴望,倘若Vinayak如願以償,這種渴望將變成一種會延續至下一代的魔咒。
評價
《塔巴德》成本僅僅70萬美元,差不多480萬人民幣,前後拍攝歷時6年。2018年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成為第一部在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Critics' week)上映的印度電影。
《塔巴德》的思想性極高,通過一個跨越數十年的故事,深刻探討貪欲對人性的影響。影片表現完全超乎我的預期,如果僅僅將其看做是一部恐怖片就有點看輕了。
㈥ 《塔巴德》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塔巴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Mls3PLZ9m1Idrnd0ruZXA
㈦ 塔巴德最後兒子為什麼不要金幣
對哈斯塔的恐懼。
因為拿到錢袋,那麼哈斯塔可能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哈斯塔畢竟是神,盡管當時可能被困住,但是說不定就被釋放出來,即便沒有,總有一天會被釋放。
《塔巴德》又名塔巴德魔神,是由印度發行的一部驚悚奇幻片。電影的主題很簡單,就是人性的貪婪。這是電影片頭就開宗明義的:世界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卻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貪欲——聖雄甘地。
㈧ 天堂1誰知道拉斯塔巴德怎麼走大神們幫幫忙
找的應該是拉斯塔巴德帝國,准確的叫法是混沌塔一共4層 4、從狄亞德要塞廣城過去進城門一直走走到一個出口,過去是抵抗軍村莊,以前要傳送師,2.7版直接走就可以了。 從抵抗軍一直走過兩座橋,到下一個地圖,就是拉斯塔巴德正門 打倒看門人就可以進去了。
㈨ 關於天堂1的一些問題
第一 沒用過LH,一直用的LX,所以愛莫能助
第二 防在50以上,抗在70以上可以去不死魔族拋棄之地,否則的話推薦海賊島地牢3層
第三 不在免1不清楚
第四 升級獎勵屬性點你知道怎麼回事吧?所謂二轉就是升到高等級以後擁有較高甚至滿值的精神體質點數後想辦法降回9級重新來過升級,不過現在有了回憶蠟燭這個東西就不用這么麻煩了,直接用回憶蠟燭洗血魔就好了
第五 水晶洞穴的入口還是開在雪山上,然後裡面的地圖沒有岔路,沿著邊走就能走到最後一層(中間要打近衛開門,2層還有一隻冰魔BOSS,3層冰女BOSS非常BT)至於樓上說免1沒開放,那我就不知道了……
然後說拉斯塔巴德城堡,打神官武官裝備必須去城堡而不是狄亞德要塞。不過要去拉斯塔巴德城堡正常的話還必須經過狄亞德要塞,首先你要走狄亞德要塞,在要塞最底下那個門進去一直想右上方直走會碰到一個在屋子裡的NPC,通過他傳送到大洞穴抵抗軍村莊,然後走過大洞穴抵抗軍地區到達拉斯塔巴德城堡大門,進去後就可以開始你的狩獵了,當然要想深入的話就必須「過五關斬六將」了,具體的你可以去紅色戀曲找找攻略。還有一種去抵抗軍村莊的捷徑,就是向別人收一張大洞穴抵抗軍村莊傳送卷,然後坐船到海賊島就可以使用它直接傳送過去了。
最後說說傲慢塔,根本不用走黃昏山脈,且不說繞遠路,要是路上遇到了古代巨人你就慘了,對於7~80的人來說那是好運,有BOSS可以吃了,對於你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正常的走法:到亞丁村,沿著教堂下方的路一直朝右上走,你會看到一個地洞的口(非常大的口)下去的話是亞丁下水道,走到盡頭有個樓梯,上去就是傲慢塔1樓了,具體地圖你可以去新浪或者天堂透視鏡找
㈩ 塔巴德有沒有第二部
有。
這部印度電影絕對和你之前看到的所有印度片都風格迥異。沒有正能量的教育、猜不到結尾的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