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有一部電影、大概的劇情是家裡的老人快要死了就把他們送到山上去、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該影片是《楢山節考》。
《楢山節考》是今村昌平執導,緒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83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
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1)楢山節考高清版免費觀看電影擴展閱讀
《楢山節考》劇情介紹:日本信州深山的一個小村子裡,由於貧困沿襲下來的傳統是,活到70歲的老人要被長子背到楢山上丟棄(曰「參拜楢山神」)。 69歲的阿玲婆(坂本澄子 飾)離上楢山的日子已不遠,她常為自己異常結實的身體而苦惱。
丈夫在前一年因害怕被丟到楢山上逃跑一事,阿玲婆並沒放在心上,她所操心的是 長子辰平(緒形拳 飾)的繼弦和村裡人都討厭的次子利助的性飢渴,所擔心的是辰平像他父親一樣懦弱,不敢將她背上楢山惹下笑柄。
而看著辰平、長孫袈裟吉都娶到了稱心如意的妻子,辰平的新妻子學會了如何捉魚,利助也在她的努力下飽嘗了性愛滋味,阿玲婆心裡便只剩下了上楢山。
② 楢山節考辰平為什麼殺死父親
誤殺。在電影《楢山節考》中,父親不想送自己的母親去山上,辰平怕家人被村裡人嘲笑,便和父親爭吵打了起來,情急之下發現了家裡的獵槍,本想用來嚇唬一下父親。沒想到竟然失手誤殺了父親。《楢山節考》是1958年6月1日上映的日本劇情電影,由木下惠介執導,高橋貞二、田中絹代等主演。
③ 重溫36種故事情節
代表作品:《淘金記》《關山飛渡》《星球大戰》
元素:求告者、逼迫者
A:
(1)幫助他去對付敵人
(2)准許他去舉行一件他應做而被禁止做的事
(3)給與他一個可以終其天年的地方
B:
(1)舟行遇災的人,請求收留幫助
(2)行事不端,被自己人斥逐而祈求別人的慈悲
(3)祈求恕罪
(4)請求收取葬骨和取回遺物
C:
(1)替自己親愛的人求情
(2)在親戚面前替另一親戚求情
(3)在母親的情人面前替母親求情
2.援救
代表作品:《黨同伐異》之「母與法」
元素:不幸的人、援救者、天降救星
A:
(1)救援一個被認為有罪的人
B:
(1)子女援助父母
(2)受過恩惠的人報恩失救
代表作品:《伊萬的童年》
元素:復仇者、作惡的人
A:
(1)為被害的祖宗或父母復仇
(2)為被害的子女或後人復仇
(3)為被害的妻子或丈夫復仇
(4)為被侮辱的子女復仇
(5)為妻子受侮辱(或幾乎受侮辱)而復仇
(6)為被害者的情夫復仇
(7)為朋友被殺或者受損害而復仇
(8)為姐妹被姦汙而復仇
B:
(1)為了存心做對,故意為難而復仇
(2)為了趁人不在,暗加攘奪而復仇
(3)為了蓄意謀害而復仇
(4)為了故入人罪而復仇
(5)為了逼奸強暴而復仇
(6)為了奪取所有而復仇
(7)為了一兩個人的奸詐,對整個團體的復仇
C:
(1)職業的追捕有罪的人
代表作品:《獅子王》
元素:復仇者、作惡的人
A:
(1)父親的死,報復在母親身上
(2)母親的死,報復在父親身上
B:
(1)弟兄的死,報復在兒子身上
C:
(1)父親的死,報復在丈夫身上
D:
(1)丈夫的死,報復在父親身上
代表作品:《筋疲力盡》《邦尼和克萊德》《天生殺手》
元素:捕逃者、追捕或懲罰的勢力
A:
(1)違反法律(有時為不得已)的或因其他政治行為而逃
B:
(1)為因戀愛的過失而逃
C:
(1)好漢對這位大勢力的抗爭
D:
(1)半瘋狂的人對著陰謀的整治的抗爭
6.災禍
代表作品:《鳥》《幼兒園》《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元素:受禍人、勝利的人
A:
(1)戰敗
(2)亡國
(3)人類的滅亡
(4)天災
B:
(1)君位被奪
C:
(1)旁人的忘恩負義
(2)不公道的被懲罰或受敵視
(3)遭遇橫逆和暴行
D:
(1)被情人或丈夫遺棄
(2)喪失子女
代表作品:《西鶴一代女》《活下去》《雁南飛》《早春二月》《稻草人》《末代皇帝》《芙蓉鎮》《活著》《鋼琴師》
元素:不幸的人、制約者
A:
(1)無辜的人,為野心者的陰謀所犧牲
B:
(1)無辜的人,為了那應該保護他的人而受傷害
C:
(1)能人,有力的人在困苦貧乏中
(2)一向被寵愛的人,或一向備受親昵的人,發現此刻他是被遺忘了
D:
(1)失去了唯一的希望
代表作品:《戰艦波將金號》《母親》《農奴》《黃土地》
元素:革命者、暴行者
A:
(1)一個人的反抗
(2)很多人的反抗
B:
(1)一個人的革命,影響了很多人
(2)許多人的革命
代表作品:《阿拉伯的勞倫斯》《巴頓將軍》《計程車司機》《紅高粱》
元素:勇敢領袖、敵人
A:
(1)備戰
B:
(1)戰事
(2)爭斗
C:
(1)劫奪一個所欲的對象和人物
(2)奪回那所欲的對象和人物
D:
(1)冒險的遠征
(2)為奪回所愛的人而冒險
代表作品:《完美世界》
元素:被綁架者、綁架者、被綁架者保護人
A:
(1)綁架一個不願順從的女子
B:
(1)綁架那願意順從的女子
C:
(1)奪回那被綁的女子,但沒有殺死綁架者
(2)奪回那被綁的女子,但同時殺死暴行者
D:
(1)救出那被綁的朋友
(2)救出一被綁的小孩
(3)救出一信仰錯誤的人
代表作品:《公民凱恩》《後窗》《放大》《對話》《現代啟示錄》《鳥人》《誰陷害了兔子羅傑》
元素:解釋者、迷
A:
(1)必須尋得謀人,否則處死
B:
(1)必須解釋謎語,否則遇禍
(2)同前,但迷為所愛的女子所作
C:
(1)懸賞以尋出人的名字
(2)懸賞以尋出人的性別
(3)試驗一個人是否瘋狂
代表作品:《林家鋪子》《去年在馬里安巴德》《星探》
元素:取求者、拒絕者、判斷者
A:
(1)用武力或詐術,獲取目標
B:
(1)用巧妙的言辭,獲取目標
C:
(1)用言語打動判斷的人
代表作品:《呼喊與細雨》《亂》《野戰排》
元素:仇恨者、被恨者、互恨者
A:
(1)兄弟間一人被諸人所嫉視
(2)兄弟間互相仇視
(3)為了自利,親戚間互相仇視
B:
(1)子仇視父
(2)父與子互相仇視
(3)女恨父
C:
(1)祖仇視孫
D:
(1)岳父仇視女婿
E:
(1)婆婆仇視兒媳
F:
(1)嬰兒的殺戮
代表作品:《高跟鞋》
元素:得勝者、被拒者
A:
(1)惡意的競爭者為自己的手足
(2)兩兄弟間,彼此惡意的競爭
(3)兩兄弟間的競爭,其中一人犯了姦淫
(4)兩姐妹間的競爭
B:
(1)為了一個未嫁的女子,父與子的競爭
(2)為了一個已嫁的女子,父與子的競爭
(3)同前,但此女已為前父之妻
(4)母與女間的競爭
C:
(1)庶堂手足或者姑表間的競爭
D:
(1)朋友間的競爭
代表作品:《天國車站》
元素:有姦情者、被害者
A:
(1)請人殺害丈夫,或為了情人殺害丈夫
(2)殺害一個「推心置腹」的情人
B:
(1)為了情婦或者私利,殺害妻子
代表作品:《幻覺》
元素:瘋狂者、被害者
A:
(1)因為瘋狂而殺害了骨肉
(2)因為瘋狂而殺害了戀人
(3)因為瘋狂而殺害了無辜的人
B:
(1)因為瘋狂而受恥辱
C:
(1)因為瘋狂而失去了親人
D:
(1)因為怕有遺傳的瘋狂,而導致瘋狂
代表作品:《飛越瘋人院》
元素:魯莽者、受害者、失去的對象
A:
(1)因魯莽而自致不幸
(2)因魯莽而自致恥辱
B:
(1)因好奇而自致不幸
(2)因好奇而喪失所愛的人
C:
(1)因好奇而至別人死亡或不幸
(2)因魯莽而致親族死亡
(3)因魯莽而致愛人死亡
(4)因輕信而致骨肉死亡
代表作品:《小城之春》《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
元素:戀愛者、被戀者、說明者
A:
(1)誤娶自己的母親
(2)誤以自己的姊妹為情婦
B:
(1)誤娶自己的姊妹為妻
(2)同上,唯系受人陷害
(3)幾乎以自己的姊妹為情人
C:
(1)幾乎姦淫自己的女兒
D:
(1)幾乎在無意中犯了姦淫的罪
(2)無意中犯了姦淫的罪(如誤以為丈夫已死而改嫁,其實未必等)
代表作品:《楢山節考》
元素:被殺者、殺人者
A:
(1)受神命,幾乎在無意中殺了自己的女兒
(2)同前,但因政治的必要
(3)同前,但因與人作戀愛上的爭寵
(4)同前,但因怨恨他那所不認得的女兒
B:
(1)無意中殺害了或幾乎殺害了自己的兒子
(2)同前,但系受奸人的撥弄
(3)同前,同時並有對其他骨肉的仇視
C:
(1)無意中殺害了或幾乎殺害了自己的手足
(2)為了職務的關系,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姊妹
D:
(1)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2)受奸人撥弄,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父親
E:
(1)為了報仇或者受撥弄,無意中殺了自己的祖父或其他長輩
(2)迫於不得已的殺害
F:
(1)無意中殺害了一個所愛的女子
(2)幾乎殺害了一個不認識的情人
(3)沒有去救一個不認識的兒子的性命
代表作品:《閃閃的紅星》《南京!南京!》
元素:犧牲者、主義
A:
(1)為了諾言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2)為了種族的成功或者幸福而犧牲性命
(3)為了孝道而犧牲而犧牲生命
(4)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犧牲生命
B:
(1)為了信仰而犧牲戀愛與生命
(2)為了事業而犧牲戀愛與生命
(3)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
C:
(1)為了義務而犧牲自己的幸福
D:
(1)為了信仰而犧牲了自己的榮譽
代表作品:《神女》《一江春水向東流》《克萊默夫婦》《楢山節考》
元素:犧牲者、骨肉
A:
(1)為親戚或所愛的人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2)為親戚或所愛的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B:
(1)為了父母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前途
(2)為了父母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前途
C:
(1)為了父母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戀愛
(2)為了子女的幸福而犧牲了自己的戀愛
D:
(1)為了父母或一個所愛的人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與榮譽
(2)為了親戚或所愛的人的生命而不顧自己的貞操
代表作品:《魂斷威尼斯》《卡門》《危險的交往》
元素:戀愛者、對象、被犧牲者
A:
(1)為了愛欲而破壞了宗教上的貞操與誓言
(2)破壞了普通的貞操的自誓
(3)為了熱欲而毀壞了自己的前程
(4)為了熱欲而毀壞了自己所有的權利
(5)熱欲毀壞了腦力,健康,甚至生命
(6)熱欲毀壞了富貴,榮譽,若幹人的性命
B:
因遇誘惑而忘了義務
C:
(1)因為情慾的罪惡而喪失了生命、地位、榮譽
(2)為了別種的罪惡,得到同前的結果
代表作品:《要熱愛人》
元素:犧牲者、被犧牲的所愛的人
A:
(1)為了公眾的利益,必須犧牲一個女兒
(2)因為遵守對神所立的誓言,有犧牲她的義務
(3)為了個人信仰,有犧牲恩人或所愛人的義務
B:
(1)在必要的情形下,犧牲人家所不知道而實在是他的兒女
(2)在同樣的環境下,犧牲他的父親
(3)在同樣的環境下,犧牲自己的丈夫
(4)為了公眾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女婿
(5)為了公眾的利益,對付自己的親戚
(6)為了公眾的利益,對付自己的朋友
代表作品:《野山》(1985)
元素:兩個不同勢力的人、對象
A:
(1)神與人
(2)有妖術這與平常人
(3)得勝者與被征服者、主與奴,上司與下屬
(4)上國的君王與屬國的君王
(5)君王與貴族
(6)有權威者與新興之人
(7)富人與窮人
(8)有榮譽的人與犯嫌疑的人
(9)兩個差不多勢均力敵的人
(10)同前,而其中一個人以前犯過姦淫
(11)一個被愛的人與一個沒有權利去愛的人
(12)離過婚的婦人的前後兩個丈夫
以上是兩個男人之間的;
B:
(1)一個妖婦和一個平常女人
(2)得勝者與囚徒
(3)皇後與臣民
(4)皇後與奴隸
(5)女主和僕人
(6)高貴的女子和低微的女子
(7)兩個差不多地位相等的人,一個縱橫恣情
(8)對於高貴女子的理想或記憶,一個不如她的真的人
(9)神與人
以上是兩女之間的;
C:
(1)重復的競爭(甲愛乙,乙愛丙,丙愛甲)
D:
(1)神與神
(2)人與人
(3)法律上的兩個妻子
以上是東方式的;
25.通姦
代表作品:《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
元素:兩個有淫行的人、被欺騙的丈夫或妻子
A:
(1)為了另一少婦、欺騙了情婦
(2)為了自己妻子,欺騙了情婦
(3)為了一個少女,欺騙了情婦
B:
(1)為了那個他所愛但並不愛他的女僕,欺騙了妻子
(2)為了縱欲,欺騙了妻子
(3)為了已婚的少婦,欺騙了妻子
(4)意欲重婚,欺騙了妻子
(5)為了那個他所愛但並不愛他的少女,欺騙了妻子
(6)妻子為那個愛她的丈夫的少女所嫉妒
(7)妻子為一個娼妓所嫉妒
(8)一個冷淡的妻子和一個熱情的情夫間的競爭
C:
(1)為了一個「相投」的情人,犧牲了那「不合」的丈夫
(2)忘記了自己的丈夫(以為他是死了)去和他的情敵要好。
(3)為了一個能夠同情她的情人,犧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4)欺騙了好的丈夫,為了一個不如他的情敵
(5)同前,為了一個怪癖的情敵
(6)同前,為了一個討厭的情敵
熱戀的妻子,欺騙一個好的丈夫,為了一個平凡的情人
(7)欺騙丈夫,為了一個雖不如他那樣好,但更加有用的情人
D:
(1)被欺騙的丈夫的復仇
(2)為了主義,打消了嫉妒的念頭
(3)丈夫被那失敗的情敵陷害
26.因愛犯下的罪惡
代表作品:《月亮》《蜘蛛女之吻》《霸王別姬》
元素:戀愛者、被戀愛者
A:
(1)母戀子
(2)女戀父
(3)父對女施暴行
B:
(1)少婦戀其丈夫的前妻之子
(2)少婦與前妻之子彼此愛戀
(3)一個女子同時為父與子的情夫
C:
(1)為嫂或妗的戀人
(2)兄妹戀愛
D:
(1)同性戀
代表作品:《遠山的呼喚》
元素:發現者、有過失者
A:
(1)發現了父有可羞恥之事
(2)發現了母有可羞恥之事
(3)發現了女兒有可羞恥之事
B:
(1)發現了未婚夫或妻的家庭中有不榮譽的事
(2)發現了自己的妻子在未婚前被人侮辱過
(3)發現他從前有過「失足」
(4)發現自己的妻子從前是娼妓
(5)發現了自己的情人有不榮譽的事
(6)發現自己的情婦以前本來是作娼妓的,又恢復了舊生涯了
(7)發現自己的情人是個無賴,或者情婦是個壞女人
(8)發現自己的妻子是一個壞女人
C:
(1)發現了自己的兒子是一個殺人犯
D:
(1)兒子是一個賣國賊
(2)兒子違反了他自己定的法律
(3)兒子是被認為有罪的
(4)立誓欲除暴君此時才知道暴君就是他
(5)發現了自己的手足是一個殺人犯
(6)發現了自己的母親是害死父親的人
代表作品:《瑞典女王》《馬路天使》《音樂之聲》《畢業生》《花邊女工》《願望樹》《奇怪的女人》《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法國中尉的女人》
元素:兩個戀愛的人、阻礙
A:
(1)因為門第或地位不和而不能結為婚姻
(2)因為財富不和而不能結為婚姻
B:
(1)因有仇人從中阻撓而不能成為婚姻
C:
(1)因該女子先許為他室
(2)同前,並誤會所愛的對象已和別人結婚
(3)為了一個能夠同情她的情人,犧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D:
(1)親戚們的反對
(2)親戚間不合
E:
(1)男女間性情不合
代表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
元素:被愛戀的仇敵、愛他的人、恨他的人
A:
(1)被愛者為愛人的親族所憎恨
(2)愛人為被愛者的親族所憎恨
(3)被愛者(男)是愛她的女子夥伴的仇人
B:
(1)愛人(男)是殺死被愛者父親的人
(2)被愛者(男)是殺死她的另一愛人的父親的人
(3)被愛者(男)是殺死她的另一愛人的兄弟的人
(4)被愛者(男)是殺死那愛她的女子的丈夫
(5)被愛者(男)是殺死那愛她的女子的原來愛人的人
(6)被愛者(男)是殺死妻子為那個愛她的女子的一個親族的
(7)被愛者(女)是殺死愛人的父親的人的女兒
代表作品:《彗星美人》、《美國往事》
元素:野心者、阻擋者
A:
(1)野心為自己的親族——兄弟——所阻止
(2)野心為自己的親戚或受恩的人所阻止
(3)為自己的黨羽所阻止
B:
(1)反叛的野心
C:
(1)野心與貪婪連續地造成罪惡
(2)梟獐似的野心
代表作品:《裸島》《羅絲瑪麗的嬰兒》
元素:人、神
A:
(1)和神斗爭
(2)和信仰某一種神的人斗爭
(3)為自己的黨羽所阻止
B:
(1)和神爭論
(2)因為侮辱神道而受罰
(3)因為神前傲慢而受罰
(4)狂妄的和神競爭
(5)魯莽的和神競爭
代表作品:《似水流年》
元素:嫉妒者、被嫉妒者
A:
(1)錯誤因為嫉妒者的疑心而生出來
(2)錯誤的嫉妒,因為湊巧而生出來
(3)誤以為友誼的愛是男女的愛
(4)嫉妒為惡意的造謠所引起
B:
(1)嫉妒為懷恨的叛徒所引起
(2)同前,但是叛徒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3)同前,叛徒同時為了自己的嫉妒
C:
(1)夫妻間的相互嫉妒,為情敵所挑起
(2)丈夫的嫉妒,為失敗的情敵所挑起
(3)丈夫的嫉妒,被一個愛他的女人所挑起
(4)妻子的嫉妒,被一個受過斥逐的情敵所挑起
(5)得意的情人的嫉妒,被那一向受欺的丈夫所挑起
代表作品:《黑炮事件》
元素:錯誤者、受害者 、錯誤原因
A:
(1)需要信託的地方,發生了錯誤的疑嫉
(2)誤疑自己的情婦
(3)誤會愛人的態度而生疑忌
(4)因對方冷淡而生錯誤的疑忌
B:
(1)為救一個友人,故意使人懷疑自己
(2)打擊一個冤枉無辜的人
(3)同前,但冤枉的人因曾生過邪念,而自覺有罪惡感
(4)一個目擊罪惡的人,為了救一個另外的人,而聽任別人責備那冤枉的人
C:
(1)聽任旁人責備一個敵人
(2)錯誤是由一個仇敵故意引起的
(3)錯誤是由他的兄弟故意引起的
D:
(1)犯罪者嫁禍於他的仇人
(2)犯罪者早就布置好的,嫁禍於他的第二個被害的人
(3)嫁禍於一個情敵
(4)嫁禍於一個無辜的人,因為此人不肯和他共同作惡
(5)一個被遺棄的情婦,嫁禍於她從前的情人,因為她不肯去欺騙她的丈夫
(6)受了人家的故意陷害(錯誤的判罪之後),努力恢復地位並設法報復
代表作品:《德克薩斯州的巴黎》
元素:悔恨者、受害者、罪惡
A:
(1)為了一件人家所不知道的罪惡而悔恨
(2)為了軾父而悔恨
(3)為了謀殺而悔恨
(4)為了謀殺丈夫或妻子而悔恨
B:
(1)為了戀愛的過失而悔恨
(2)為了犯了姦淫而悔恨
代表作品:《金色池塘》
元素:尋覓者、尋得的人
尋覓者尋得所失之物
尋覓者尋得所失之人
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走出非洲》
元素:眼見者、死亡者
A:
(1)眼看骨肉被殘而不能救助
(2)為了職務的需要,以不幸加到自己人身上
B:
(1)預見一個所愛的人的死亡
C:
(1)得知了親族或摯友的死亡
D:
(1)得知所愛的人的死,因失望而發作蠻性
④ 牙齒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牙齒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牙齒掉了是不是不吉利,我們的牙齒一般情況下都是不會輕易掉的,只有我們小時候換牙的時候,乳牙才會隨意掉,恆牙都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以下關於牙齒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傳說中年掉牙並沒有不吉利的說法,古代人結婚早死亡也早,所以在中年的時候往往兒孫或已成群,勞動力大,工作量繁重,而營養物質食用較少,身體機能衰老的比較早,這個時候開始掉牙的不在少數,所以在傳說中中年掉牙不僅不是不吉利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相反如果是中年不掉牙,到了老年也有一口好牙的時候,就要受到兒女的譴責,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時候,甚至有說這種老年還不掉牙的事情是在借兒孫的壽,是會壞兒孫福壽的。所以在古代中年掉牙會被認為是勤懇持家,任勞任怨的勤奮形象,而年老不掉牙會被認為是克兒女的老人,所以很多老人有一口好牙會緊張的藏起來,而中年掉牙並不會覺得不正常不吉利。
更有我們看很多影視作品,像是日本的《楢山節考》中的老人70歲牙齒還很好受到了其他人的嫌棄和指責,不惜自己磕掉門牙。所以在傳說中人到中年老年就是要開始掉牙衰老了的。當然在我們現在中年掉牙當然是一件有損身體健康的不吉利事情。
是什麼預兆嗎?
中年掉牙預示著健康狀況下降了,這是衰老的預兆,也是腸胃問題的預兆,牙好胃口就好,一般來說牙齒的狀況和腸胃的健康程度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中年就開始掉牙了,那麼腸胃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掉牙之後咀嚼會受到影響,食物飲用方面肯定不如從前,腸胃吸收就會受到影響,繼而影響身體健康壽命壽數等等的。
牙齒掉了是不是不吉利
有人說,牙齒無緣無故脫落,有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徵兆。其實惡性腫瘤不是那麼容易就會患上的,雖然說,得了惡性腫瘤基本就是不治之症,但是惡性腫瘤也是需要條件才會患上的。牙齒忽然自然脫落,現象確實很可疑,但是也不一定就是患了惡性腫瘤。我們都知道,現實中掉牙,其實也是很平常的事,小孩子換牙的時候就會常常掉牙,成年人,要是年紀大了,或是牙齒被蚜蟲吃盡挖空了,那麼掉牙也算正常,但是不一定就徵兆了什麼事。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老年人掉牙並非必然,這和口腔清潔和全身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牙周病和齲齒是牙齒脫落主因。
中華口腔醫學會提出老年人口腔健康10項指標:
①牙齒清潔
②無齲洞
③無疼痛感
④牙齒和牙齦顏色正常
⑤無出血現象
⑥牙齒排列整齊
⑦不塞牙
⑧無缺牙⑨咬合舒適
⑩無口臭。維護口腔健康,不僅要防患於未然,更要患病後及時治療。
門牙斷了影響運勢嗎
肯定影響風水!觜是人的吞吐口。而牙如護衛,護衛有缺則如破敗守不住口,從運氣、財氣都損傷。
門牙大的人運勢好不好
1、大瓣、具有大瓣牙齒的人大多是心性善良,為人仁和的,也代表其本人在身體上比較健康,有長壽的機會。
2、小瓣、具有小瓣牙齒的人,又稱之為米粒牙,這類人大多是性格機敏,處事靈巧,不斷有進取心的`人,能追求新事物的。
3、牙齒均勻、這類人的牙齒平齊,一般是心性平和,不大愛受到拘束的,為人會照顧好自己,在財物方面不會缺失的人。門牙摔斷了意味著什麼。
4、力大堅固、有類牙的人牙口特好,牙齒可以咬硬的東西而不受損傷,這類人是勇氣過人,且自我意識比較強的,一旦認 准了人生目標就不會輕易退縮的。
5、暴牙、在暴牙的人中,大多數人是早年容易困頓,境遇不佳的,而後有的人運程會有所發展的。
6、露齒、所謂露齒就是天生兩唇間不易閉緊的人,這類人在閉著嘴的情況下,還可以看到對方的牙齒,此類的人一是很容易招惹事非,易有不必要的麻煩,二來是難以靜下心來,人生多奔波的情況。
7、天包地、上面的牙齒蓋住下面的牙齒,這類人易受到家人的拖累,同時需要多預防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8、地包天、下面的牙齒蓋住上面的牙齒,這類人在感情生活中易有不順,不管男女都易在情場中遇到挫折。
9、漏縫、漏縫牙是牙齒不密,牙與牙之間有明顯的漏痕在內,這類的人在人際關繫上需要多加註意,易與人有所不和,說話需要多加謹慎為好。
10、編齒、上下合縫,緊密如編在一起的牙齒稱之為」編齒」,這類人大多是心思聰穎,志氣不俗的後天的機遇也是不錯的。(要求是天然的,而不是整形出來的)門牙松動影響財運。
⑤ 求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
楢山考節
劇情介紹
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個小村子裡,由於赤貧而沿襲下來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所有活到70歲的老人,都要被家人丟棄到楢山上。今年69歲的阿玲婆離上楢山的日子已不遠,可她身體還挺結實,她為此很苦惱,她有意在石磨上磕掉了兩顆門牙。她還一直為長子辰平擔心,怕他像他父親和平一樣,因不敢將母親背上楢山而惹人嘲笑。一天,阿玉作為續弦來到辰平家。阿玲婆和辰平都很喜歡她,長孫袈裟吉娶了雨屋家的女兒。雨屋家因偷眾人的土豆而全家被活埋。阿玲婆教會阿玉捉魚的辦法,說通阿金與次子利助過一夜性生活,然後來參加送她上楢山的儀式。拂曉,辰平背著媽媽攀上了楢山的山路。山上白骨成堆,到了山頂,辰平依依不捨地告別媽媽,返回村裡。天上飄下大片大片的雪花兒,阿玲婆在楢山大雪中平靜地等待著死亡。
⑥ 七十歲老人丟下懸崖喂烏鴉是什麼電影
是電影《楢山節考》
是今村昌平執導,緒形拳、坂本澄子、秋竹城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83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
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⑦ 60歲活埋是什麼年代
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
這個風俗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這只是個傳說,中國人幾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這個故事的由來,但傳說和觀點也都不盡相同。
傳說秦始皇獨裁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為人到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布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話說某年夏季,咸陽被洪水淹了,幾天後才消退下去,這時在城門附近,發現了一隻如牛大的怪獸,樣子有點像老鼠,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
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
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
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⑧ 一部日本的老電影,關於一個部落丟棄老人的電影
合拍片 濮存希 <清涼寺的鍾聲>
⑨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60歲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過60歲老人活埋的說法。
典故:
1、秦朝
有關於秦始皇的說法是,秦始皇下了一個六十歲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棄老者沒有勞動能力,白白浪費國家糧食。
還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擔心老者當中有經歷過戰國洗禮的賢能之人,怕他們因為暴秦而謀反。於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陽城出現一隻怪物,像老鼠又有點像貓,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時期
宋遼檀淵之盟後,戰爭停止了,北宋王朝卻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國土。十年生聚,加上不願做遼奴的人大量回遷到中原地帶,到宋真宗時代,中原地區人滿為患,社會也逐漸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六十歲的老人既不能戍邊,也不能勞動,只有吃飯的份,還得兒女照顧著。
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大負擔。突然有一個皇命傳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歲一律活埋。有仁義者,忍悲含淚,給自己的父母准備了棺木和食品,送他們去了九泉;有不孝者,乾脆就那樣活埋了自己六十歲的雙親。但是正史上也沒有記載。
3、上古時期
由於土地貧瘠,社會資源匱乏,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由於失去勞動力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一律要被處死、活埋,或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還倉」。
4、元朝
元朝統一中原後實施殘酷的高壓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為幾等,而且還對老年人採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達到羞辱漢人和減少人口的目的。
(9)楢山節考高清版免費觀看電影擴展閱讀: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種叫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學的中國學者說,韓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等國家均有同類故事傳世。由這樣的故事推斷,遺棄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個民族普遍現象。
一位歐洲學者曾經詳細介紹了古代社會處死失去健康的國王、巫師、祭司的習俗,有的民族的巫師年邁以後甚至挖個坑讓後代將自己活埋。
⑩ 花甲始於哪個朝代
六十花甲子是用天乾和地支搭配,循環組合成的60個干支,俗稱「六十花甲子」。花甲: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至於「60歲不死也要活埋」這是中古時期因為生活資料缺乏而產生,為保證家族延續從而產生的殘酷的棄老行為,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時期均有發生,但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最古老的例子是在距今50-60萬年北京人考古證據表明,在缺乏食物時期,北京人會殺掉本族的老年個體作為食物。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在火地島考察的時候發現過一個遺棄老人的部落。那個接待過達爾文的原始部落,還跟北京山頂洞人一樣住在山洞裡或者樹窩里,而且不穿任何衣服。據說人類在七萬年前就已經開始穿衣服了,這個非洲部落竟然比他的祖先落後這么多年。達爾文最為驚訝的是,這個部落總是把年老的婦女放逐到森林裡讓她們餓死,請教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他們的酋長回答說,婦女是生孩子的,年長的婦女既然不會生孩子,還留著白吃飯干什麼呢?這個回答盡管赤裸裸,但是真實而又簡明。在那種生存資源極為缺乏的環境中,人類奉行的生存戰略就是如此殘酷。有限的食品與其養活老人,不如養大孩子,因為孩子長大了就成了生產力,可以生產更多的食品。可是如果食品過於匱乏,連孩子也難於養大了,那種環境中的人就選擇吃孩子。首先殺死孩子就為青壯年省出了糧食,其次孩子還可以作為食品補充生產的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