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木蘭詩的倒裝句
唧唧①/復唧唧,木蘭/當戶織②。不聞/機杼聲③,惟④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⑤,問女/何所憶⑥。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⑦,可汗⑧/大點兵,軍書/十二卷⑨,卷卷/有/爺名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⑾,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⑿,南市/買/轡頭⒀,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⒁。旦⒂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⒃/鳴啾啾⒄。
萬里/赴戎機⒅,關山/度若飛⒆。朔氣/傳金柝⒇,寒光/照鐵衣(Ⅰ)。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Ⅱ)/坐明堂。策勛/十二轉Ⅲ,賞賜/百千強(Ⅳ)。可汗/問所欲(Ⅴ),木蘭/不用(Ⅵ)/尚書郎(Ⅶ);願馳/千里足(Ⅷ),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Ⅸ)/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Ⅹ);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Ⅺ)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Ⅻ),對鏡/帖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貳』 《木蘭詩》問題
互文: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對偶:很多,如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描寫邊塞夜景: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知道啦,應該就有這么多了
『叄』 《百戰將軍》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百戰將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Szcsf4y9PA_VdkBkJSIug
『肆』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通假字什麼意思 另外這首詩的詞類活用
「火」通「伙」是同伍的士兵。
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注釋
1. 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
2. 當戶(dāng hù):對著門。
3.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6. 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 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 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12.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 辭:離開,辭行。
14. 濺濺(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15. 旦:早晨。
16. 但聞:只聽見
17. 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8. 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20.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21.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6.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27.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28. 不用:不願意做。
29.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 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33. 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著」,穿。
38. 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發,形容好看的頭發。
39.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 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眯著眼。
41.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42. 「火」:通「伙」。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43. 行:讀háng。
44. 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並排跑。
註:《木蘭詩》已成為語文出版社語文版七年級上第24課.八年級下第8課、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第10課及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七年級上第28課。
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戶:古義為門,木蘭當戶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成語: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於辨別。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整理頭發和貼上裝飾。
『伍』 誰幫忙翻譯一下
其實是你郵件發送不成功的回執
以下為翻譯:
你好,這是eyou.com的郵件發送程序
不好意思沒能發送你的郵件到以下地址
這是一個永遠的(或者理解為無法解決的)錯誤,我放棄了,對不起就是沒辦法。
[email protected]
地址:對不起,包含內容超過限額
---附件中(也許是 附頁中)是該郵件的一個副本。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你發送的郵件太大,也有可能你郵箱容量已經不足,最後一種情況就是真的是一個永恆的錯誤了~~
『陸』 急求《木蘭詩》解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織抒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譯:
織布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對著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想什麼,又是在思念什麼呢?(木蘭回答道)我並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我看見軍中是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木蘭到各處的集市備辦各種戰具。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的兩只前腳喜歡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眯著。當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文學常識:
主要是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年,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語言浮華,用詞細膩,風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朴。 《木蘭詩》與南朝民歌中的《孔雀東南飛》合稱長篇敘事詩雙壁。
網路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55
擴展閱讀:
1.字詞句:
2. A.字音:機杼〔zhu〕 鞍韉〔an jian〕 轡〔pei〕頭 鳴濺濺〔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貼:軍帖〔tie〕;貼〔tie〕黃花;字帖〔tie〕
3. 通假字:
4.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5. 古今異義:
6.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7.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8.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9.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10. 一詞多義:
11.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12.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13. 詞語活用:
14.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15.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16.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17. 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18.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19.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20.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21.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22.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23.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戶,梳理著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著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柒』 有關辛棄疾的詞和賞析。詳細、
原文
丑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釋
①丑奴兒:即《採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②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③層樓:高樓。
④強說愁:無愁而勉強說愁。
⑤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多少事,欲說還休。」[2]
譯文
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的滋味,
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
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
想說卻說不出,
想說卻說不出,
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2]
作者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6]
賞析
【賞析一】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系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tCKThQtmeAXX4e8vd9WJBQ
『捌』 《木蘭詩》中的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以看出木蘭是個什麼樣的人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互文的特徵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結構特徵: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後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後互相交錯補充。 二、語義特徵:互補。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 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互文有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個句子里出現的互文。如「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秦」和「漢」是互相補充。又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東船西舫悄無言」「東犬西吠」亦屬此類。 二、鄰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句子里出現互文!
其實你理解這是忽聞就可以了 也可以說是互辭 以後做題最好不要上網上查 這樣應變能力就不強了~! (溫馨提醒)o(∩_∩)o... 說明她很勇敢
『玖』 《木蘭詩》中,贊嘆木蘭謹慎勇敢不遜男子的是哪一句
原文】
唧唧①/復唧唧,木蘭/當戶織②。不聞/機杼聲③,惟④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⑤,問女/何所憶⑥。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⑦,可汗⑧/大點兵,軍書/十二卷⑨,卷卷/有/爺名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⑾,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⑿,南市/買/轡頭⒀,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⒁。旦⒂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⒃/鳴啾啾⒄。
萬里/赴戎機⒅,關山/度若飛⒆。朔氣/傳金柝⒇,寒光/照鐵衣(Ⅰ)。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Ⅱ)/坐明堂。策勛/十二轉Ⅲ,賞賜/百千強(Ⅳ)。可汗/問所欲(Ⅴ),木蘭/不用(Ⅵ)/尚書郎(Ⅶ);願馳/千里足(Ⅷ),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Ⅸ)/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Ⅹ);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Ⅺ)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Ⅻ),對鏡/帖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唧唧唧唧,木蘭在對著門在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問木蘭在想什麼,在思念什麼呢?木蘭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木蘭跑遍東南西北市去購買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早晨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晨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倖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准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裡)打開東西閣樓的門,坐一坐東西閣樓的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打開窗戶,對著鏡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在額上貼好頭上的金片(舊時女子的裝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眯著。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注釋
① 唧唧(j ī j ī):織布機的聲音。
②當戶織 :對著門織布。
③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杼:織布梭(suō)子。
④惟:只。
⑤何所思:想什麼。
⑥何所憶:思念。
⑦ 軍帖:軍中的文告。
⑧可汗(kè hán)大點兵:皇上大規模地徵兵。可汗,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⑨ 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⑩ 爺:和下文的「阿爺」同,都指父親。
⑾ 願為市鞍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⑿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⒀轡(pèi):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⒁ 濺濺(jiān jiān):水流聲。
⒂旦:早晨。
⒃胡騎(jì):胡人的戰馬。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⒄ 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⒅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戰爭。
⒆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過。
⒇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Ⅰ) 鐵衣:鎧(kǎi)甲,古時軍人穿的護身符裝。
(Ⅱ)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Ⅲ)策勛十二轉: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十二轉為表示多數,非確指
(Ⅳ)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的財物。強,有餘。
(Ⅴ)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Ⅵ)不用:不願做。
(Ⅶ)上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Ⅷ) 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Ⅸ)郭:外城。
(Ⅹ)扶將:扶持。
(Ⅺ)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Ⅻ) 著:通「著」,穿。
一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發,形容好看的頭發。
二 帖花黃:貼,「帖」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三.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動彈。迷離,眯著眼。
四.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著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傍地走,並排跑。
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著鎧甲。將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打開窗戶,對著鏡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在額上貼好頭上的金片(舊時女子的裝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