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厲瑋的主要作品
《孤獨寶貝》(擔任導演、編劇、製片人)出品方:江蘇隆天文化產業公司
《無手老師》(原名《馬復興》)(擔任編劇、主策劃)導演:張海濤 製作方:青海省委宣傳部、省影視家協會、省殘疾人聯合會(榮獲「五個一」劇本獎、中國「影協杯」提名獎)
《美人依舊》(擔任策劃 統籌)導演:胡安 製作方:中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美國Media Asia, Inc.
《脊樑》(擔任編劇)導演:楊銘 製作方:長春電影製片廠、國家安監總局影視文化中心、河南儒鵬影視文化傳播公司
《怒江魂》(擔任二編)導演:王振傑 製作方:昆明美燦依然影視廣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新影聯公司
《並肩作戰》(擔任編劇)導演:李克龍 製作方:龍虎風雲(北京)影視文化公司、山東三盟集團
《走山人》(擔任策劃)導演:賈小鐵 製作方:北京中亞影視中心,河南影視集團,四川涼山州委宣傳部
《湖西秘密交通線》,擔任改編)導演:李克龍 製作方:中共沛縣縣委宣傳部、北京星邦文化傳媒公司
《灌軍》(編劇、策劃)製作方:小米步槍(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和其興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40集電視劇《九爪龍》(擔任編劇)出品方:龍虎風雲(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30集《金山婆》(擔任編劇)導演:劉建安 製作方:廣東江門華人論壇文化公司、天津津源影視公司
25集《日出朝陽溝》(擔任策劃、執行製片)導演:於晶龍 製作方:河南省影視製作集團公司 河南電影製片廠 登封市委宣傳部 北京中亞影視文化傳媒中心 電視武俠小說《琴劍情俠》 江蘇省文化廳影視雜志專輯出版
長篇諷刺小說《圈兒》 紀錄片《獵魔》上中下集(公安部緝毒題材)編劇、導演
電影《唐卡》(擔任編劇、策劃)運作中
電影《赤血黎明》(擔任編劇、策劃)運作中
電影《蠱·屍》(擔任編劇、策劃)運作中
電影《隱秘行動》運作中
30集電視劇《少年英雄傳》(擔任編劇、策劃)運作中
舞台劇小品《梁山伯祝英台新傳》北京電視台「精彩大放送」
電影劇本《幽靈和泰坦尼克號》、《死亡絕戀》、《紅鞋》、《綾綉緣》等
長篇小說《真武英雄》 中篇電視小說《一場游戲一場夢》等
B. 1)是什麼力量使您堅持了下來
堅持不懈這種力量使我堅持了下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堅持不懈,這個詞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真的不簡單,甚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比較難。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很多本性是固有的劣根性,比如貪婪、墮落、懶散、趨利避害等,這些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而恰好懶散、墮落是堅持不懈的天敵,是堅持不懈的對立面,正是因為人類認識到了這些劣根性的「劣」才會想方設法去「堅持不懈」,走向「優」。
第二、認識到了這種人類長期進化積累下的劣根性,你就明白堅持不懈為什麼這么難了。所以對於自己做不到堅持不懈,應當開心接受,而不是苦惱不已懷疑人生否定自己。
第三、是的,堅持不懈難,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人能夠做到,是很小的一部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這部分人能做到不是因為他們克服了人類的劣根性,而是他們善於劣根性轉化和利用。如何理解呢?請先思考一下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大部分人每天無論多晚起床都會刷牙洗臉,晚上睡覺前也會洗臉洗腳,每天如此,天晴下雨如此,年年如此,從無例外。那麼,這個洗刷行為你有沒有覺得很難堅持呢,有沒有那麼困難?是不是感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堅持不懈了幾十年了,哈哈。說到這里,我相信你已經明白:將一件事情堅持不懈地去做並不難,難的是你沒有找對方法,沒有將其正確地轉化。
第四、如何做到堅持不懈呢?先樹立你的目標,將目標分割細化,再精細化為每天的行動,這個每天的行動最好是一樣的,然後再將這種行動復制化、持續化,將其作為你日常生活的慣例去執行,就像每天你起床後要洗臉刷牙一樣,當一天沒有做,就像你那天沒有洗臉刷牙一樣,長久以往,你會發現你很自然很輕松地堅持下來了,慢慢地你還會覺得,如果那天沒有做,你就會不習慣,做完了才會睡覺才會開心。那些很小一部分人能夠堅持不懈,大多是通過這種方式的,他們善於將自己的目標轉化為日常生活慣例,將這種「慣例」無形中重復N次,目標就實現了,而這些人也成為了我們中的少數優秀成功的人。
C. 影評《無手老師》:有你想說的那句話嗎
解析:無需想太多 (1) 老師也是普通人,對待學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2) 說句實在的,老師根本不在乎學生成績的好壞。
D. 《分手木馬計》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分手木馬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1FavMHce9Ud5uYHlIkTvYQ
E. 看無手老師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看無手老師觀後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
如果說,朴實及其朴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朴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朴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是根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教30餘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範。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麼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朴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范,且風格別異,有創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為農商行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沒有想到,在大片雲集、特效滿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勵志影片能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喜、精彩和感動,這部飽含高原氣息和黃土馨香的電影,用黃河源頭那樣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現給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無手老師》。
無手老師馬復興,感動中國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動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認輸
馬復興幼年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人們都說這娃恐怕是廢了,但幼小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別人去上學,他也想上學,姐姐說:"你都沒有手,怎麼上學呢?"倔強的小復興忍著淚水,在家裡用斷臂夾著樹枝在沙地上學寫字,媽媽回來後,一把將雙臂磨得鮮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懷里哭道:"娃,咱不練了……",可小復興卻說:"媽媽,我什麼時候能長出一雙手呢?我想上學,我不想成為廢人!"
不想成為廢人!不向命運認輸!忍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沒有手的馬復興成為村裡唯一以優秀成績念完高中的孩子。可命運再次捉弄了他,當他滿懷希望地在高考志願上寫下"北大"兩個字時,班主任卻一把扯過他的卷子,心酸地說:"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貴的學費念完大學畢了業,又有哪家單位會聘用一個沒有手的人呢?"
殘酷的打擊使年青的馬復興幾乎絕望了,可他仍然沒有放棄,命運給了他一個機會——擔任村裡小學的代課老師。馬復興成了一名無手老師。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自己從來都習慣抱怨命運如何的不公,機遇莫名其妙溜走,夢想已經漸行漸遠。可我有沒有反思過,我有多少次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前表現出軟弱、懶惰、彷徨和恐懼?又多少次向現實和挫折屈服,向命運認輸了呢?
二、知敬畏
聽說要當老師的消息,馬復興滿懷希望開始了"痛苦"地准備工作。學寫板書、備課……媽媽看到兒子日漸消瘦憔悴,又一次哭著把馬復興抱在懷里說:"娃,咱不幹了……"而馬復興說:"媽媽,我是沒有手的人,這輩子機會不多,我怕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第一次走進教室,頑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了"無手大盜"四個字,馬復興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書寫下"無手老師",並且誠懇地說:"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我不僅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天真的孩子們看到"無手老師"漂亮的板書和親切的臉龐,一齊開心地拍手歡迎起來。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馬復興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機遇。他四處跋涉,到處去聽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還搭上了他那點微薄的工資,為貧困的孩子們交學費、添置文具……
媽媽說:"你一個月才那麼點錢,都搭進去了,自己怎麼辦?將來怎麼娶媳婦呢?"馬復興傻呵呵地和媽媽說:"我用錢的地方少,再說,有哪個姑娘會嫁給我這沒有手的人呢?"
對人生、對機遇、對生活充滿敬畏,這是沒有手的馬復興能夠勝任工作,贏得信任與尊重的原因。很多雙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難,抱怨好活都叫別人幹了,好事都叫別人攤上了。其實他們自己何嘗不是拋擲了無數的機會,總想著下一撥是牛市,下一條是大魚,下一趟活輕松又掙錢多。每當工作沒干好,總是因為老闆,同事傾軋;每次機會溜走了,總是小人作梗,朝中無人。總之都不是自己的問題,況且不用怕,自己還年輕,後面機會大把。抱著這種思想的人,失去的只會越來越多,反而是沒有雙手,卻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頭拚命苦乾的馬復興,卻抓住了機會。
三、有擔當
抓住機會需要苦幹,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馬復興所在的貧困山區小學,失學率相當高,眼看著班裡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心裡像開了鍋一樣。作為民辦教師和殘疾人,能把課上好就算不錯了,孩子失學這種在當地極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麼叫做老師呢?心裡揣著學生前途的馬復興說出了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話:"我班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這談何容易?拖著殘廢的雙臂,馬復興走家串戶,上城下鄉,跑牧區鑽礦場,忍受白眼奚落,面對打擊羞辱,搭上自己積蓄,把班裡失學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找了回來。這份不屈的意志,這種頂天立地的擔當,使他從平凡中閃現出讓所有人感佩的光輝。
馬復興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時候。影片中細膩地刻畫了他作為普通人的弱點,例如妻子比他先轉為公辦教師後,他表現中的"酸勁",但這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起來,也絲毫無損他偉岸的人格。
作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馬復興是當之無愧的。雖然命運奪去了他的雙手,但他卻用心中的那雙手,去擁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僅不是一個廢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報了母親,回報了社會,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價值,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多少雙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我非常有幸觀賞這部《無手老師》。影片不同於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朴實,有時土到掉渣,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充滿的難以言說的情緒。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某位名家評論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既之前的《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大師兄》之後,已然是許久沒有看有關於教育的電影了,難得今天有機會和其他老師一起觀看了根據中國最美鄉村教師之一的馬復興老師的真實事跡改編的一部教育勵志電影《無手老師》,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堅守。
電影里的一個畫面令我記憶猶新。馬老師和孩子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有調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上了「無臂老師」四個字,馬老師看到後,沒有勃然大怒,相反地,他只是默默地將「臂」字擦去,改成「手」。另外,他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並用他殘疾的「雙手」寫了幾個字,並畫了一個美麗的`圖案,令下面的學生和窗外張望的家長臣服。
由此可見,教會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不是說自己是教什麼學科的,就只懂關於該學科方面的知識。從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更加應該及時給自己充電,盡可能地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露一手,讓學生從心底里佩服你。當然,學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應該起好帶頭作用,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今後,除了扎實自己的專業基本功外,我也會多閱讀,給自己充電,「書是一種光學儀器,為讀者照見內心」,我會多利用碎片時間,充實自己。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拚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像他到底是怎麼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後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或許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捨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於在很多年後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呢。
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無手老師》,出發點應該是希望我們老師學習馬復興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歷經滄桑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超越精神。
不知為何,我不太願意將這部影片單純地與「苦難」、「勵志」、「無私」等字眼劃上等號。這部影片並沒有向我們投來無數個「催淚彈」,但看完後,卻讓人陷入了沉思。
我一直覺得馬復興是幸福的,除了失去了雙手,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卻又為他打開了好幾扇窗。
就像他最終在獲獎感言地時候說的:我有三個願望,第一個,能夠像正常的孩子在學校里念書;第二個,我能正常地工作;第三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三個願望都實現了,不但能正常念書,還是班上的佼佼者,不但能正常地工作,還從代課老師轉了正,不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娶了個漂亮的老婆,生了兩個懂事的女兒最後,還有一個當火炬手的大驚喜從天而降,你說,他是不是很幸福?
有時候,我們反觀自己,如果按照他一樣的三個願望,我們是不是早就超額完成了,但捫心自問,我們會感到幸福嗎?都在完美與不完美中掙扎,都在貪念這個世界給我們的還不夠多。
《無手老師》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願!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幹什麼,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願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後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准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麼朴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麼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是美術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隻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愛情。山村的家長並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後!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慣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並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麼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麼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F. 跪求《無手的少女(2016)》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jcVZy9BnQxIj7aA-5GkimQ
G. 無手攝影師3年拍100位殘疾人故事,這位攝影師有什麼勵志故事
攝影師是一個職業,很多人把它當做自己的事業,也有很多人把攝影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有一個人自學了攝影,不是因為要賺錢,而是因為他想記錄殘疾人的故事。他自己也是一位殘疾人,這位無手殘疾人自學了攝影,並且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用100多萬元在3年期間將100多位殘疾人的勵志故事記錄了下來,他一共用了10多萬字采訪筆記和5000多張圖片。這位攝影師的作品獲得了國家級大獎,他表示自己希望更多優秀殘疾人被看到,也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他的支持。
雖然有些人身體有些殘疾,但是並不影響他們正常生活和工作,他們需要得到平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