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園小梅》翻譯和賞析分別是
原文:
山園小梅
林逋〔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譯文:
百花凋零,獨有梅花迎著寒風昂然盛開,那明媚艷麗的景色把小園的風光占盡。
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飛落下來時,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會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聲吟誦,和梅花親近,不用敲著檀板唱歌,執著金杯飲酒來欣賞它了。
梅花像剪碎的絲綢點綴著酥酪般的枝幹,要畫出那姿態和布局確實為難。
整個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都可以盡情享受春天的溫暖,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時應該會膽怯吧?
清新鮮艷的梅花只能讓隔壁的僧人愛惜,被人冷落也不願讓城裡的俗人來觀賞。
回憶過去在梅花盛開、酒旗飄拂的江南路上,微風吹過,梅花簌簌地墜到馬鞍上。
注釋:
暄妍:景物明媚鮮麗,這里是形容梅花。
疏影橫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幹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態。
暗香浮動:梅花散發的清幽香味在飄動。
合:應該。斷魂:形容神往,猶指銷魂。
狎:玩賞,親近。
向背:面向和背對的姿態。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日薄:日落。從:任從。甘:甘心。
澄鮮:清新。
吟鞍:指吟詩者所騎的馬鞍。
賞析:
如果說首聯是作者對梅花所發的感喟,那麼頷聯則是進入到對梅花具體形象的描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一聯簡直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盡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於牡丹、芍葯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極真實地表現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這兩句詠梅詩,在藝術上可說臻於極至
這只說到了其一,更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筆下,不再是渾身冷香了,而是充滿了一種「豐滿的美麗」,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溫度,很有未來。正因為如此,該詩才有著強烈的現實感,讓人感到很真實,回到它的起始狀態,作為「梅妻鶴子」的林逋,寫出此種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詩句來,是一種富有力量的心靈審美。
創作背景:這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遊江淮,四十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喜梅與鶴,自謂以梅為妻鶴為子,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組詩即是其中最有名的兩首。
詩人簡介: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Ⅱ 高中生活的時候做過的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
三年高中中我做過最瘋狂的事就是帶手機去學校玩。因為在那時候,我們學校是明文禁止學生帶手機來學校的,要是帶手機來了,一定要交給班主任保管,周日下午才能還給學生。如果被抓到玩手機,第一次記大過處分,然後扣留手機放回家反省七天,畢業才能歸還手機或者父母簽字保證不會再有下次,如果下次再被抓玩手機帶手機在身上或者宿舍,就直接退學。而我當時就帶過手機去學校,原本是用來看看小說。聽聽歌的,後來膽子大了,就跟著同學一起帶手機去教室開黑打游戲。、高中那會,王者榮耀很火熱的,男生都在玩,開五黑沖段沖分都是每個男孩子的夢想,甚至還自己一個班級里整了個戰隊來玩玩。想起那時候的做法,真是又好笑又懷念呀。
Ⅲ 《送東陽馬生序》中的「余因得遍觀全書」中的「余」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余」是「我」的意思,也就是第一人稱,指作者自己。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的意思是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