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風雨同仁堂的劇情介紹
同仁堂是一家有著三百多年悠久歷史的京華老字型大小,至今仍馳譽海內外,是中華民族和北京人的驕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同仁堂也曾興衰交替、沉浮嬗變,其中不乏充滿著戲劇性的故事。京劇《風雨同仁堂》截取了其中最富於傳奇性、觀賞性、趣味性然兒又飽蘊著愛國主義情愫的一段,再以藝術手段敷衍成戲。該劇表現1900年八國聯軍人侵北京,火焚大柵欄,老葯鋪同仁堂損失慘重。面對著鋪面被燒,葯錢被槍,瘟疫流行,離京避難的大東家病逝歸途,老鋪堪堪倒閉的險境,女東家樂徐氏臨危受命,率領全店的葯工,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洋鬼子的肆虐、洋奴買辦的陰謀、皇宮閹宦的刁難以及來自內部看不起女人掌權的封建思想的干擾,寧死不做給洋兵、貴人養生的如意長生酒。堅持給窮人趕制除瘟救命的清瘟三寶。同仁堂的東伙一幹人,同仁同德,上下一心,歷經成與敗,生與死的種種考驗,終於使同仁堂這塊康熙年間的老匾又冉冉升起,造福百姓,濟世救人。
『貳』 哪位大神有紅燈記(1971)年由劉長瑜和錢浩梁等人主演的免費在線觀看高清資源
《紅燈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制。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斗爭的英雄故事。 本片導演成蔭,編劇阿甲,監制李燕,製作人畢建平,出品人王曉棠。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主要演員:浩亮飾李玉和,高玉倩飾李奶奶,劉長瑜飾李鐵梅,谷春章飾磨刀人,夏美珍飾慧蓮,杜福珍飾田大嬸,袁世海飾鳩山,孫洪勛飾王連舉。
『叄』 同仁堂是北京的還是南京的
同仁堂是北京的。
南京同仁堂葯業有限責任公司,歷史悠久,其前身是北平同仁堂京都樂家老鋪南京分號,於1926年在南京開業;1955年更名為公私合營南京同仁堂國葯號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定名為南京同仁堂制葯廠;1998年,改制組建南京同仁堂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發現現狀:
同仁堂擁有境內、外兩家上市公司,連鎖門店、各地分店已經遍布各大商場的店中店六百餘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0家,遍布21個國家和地區,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北京大興、亦庄、劉家窯、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個生產基地,擁有 41條生產線,能夠生產26個劑型、1000餘種產品。 全部生產線通過國家 GMP認證,10條生產線通過澳大利亞TGA認證。
2004年投資1.5億港元設立的境外生產基地,同仁堂國葯有限公司於2005年底通過了GMP認證,為實現生產、研發和營銷的國際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同仁堂
『肆』 京劇風雨同仁堂中張宏亭的扮演者是誰
京劇《風雨同仁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最早的演出版本(優酷上有),一個是電視連續劇版。在最早的演出中,飾演張宏亭的是北京京劇院的武生名家葉金援先生。在電視連續劇中張宏亭的扮演者是費賀楠。
『伍』 電視劇《同仁堂》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
這是關於《同仁堂》的一點新聞。
啊!!!???!!!
由某文化公司投資,由趙老師主演的六集電視劇「同仁堂」將於近日開機,現在前期錄音準備期。
11月29日,我看過戲後,攆也攆不走地跟趙老師到做服裝的地方,定做「同仁堂」一劇中大奶奶的服裝。
······大家討論著服裝的樣式、顏色,當說到發型時,化妝師說「如果怎麼怎麼著就好看了」(我沒聽清楚,就聽見:)趙老師聞聽,就說「那就把前邊一圈兒頭發都剃了,再帶上大奶奶的假發不就好看了嘛!」化妝師說:「如果您把頭剃了,那肯定帶上大奶奶的頭套就好看了!」「那就剃唄!」趙老師還這么說!!我聽了,裂著大嘴在一旁呆看!在場的所有人,也很驚訝!「沒關系,剃了,我這頭發長得快!」 我嘴裂得更大了!
量完服裝回來的路上,我問趙老師:「您真把頭剃了啊?」她說:「需要就剃!」我說:「那您如果參加春節晚會之類的咋辦啊?」她說:「帶假發唄!」我只能說:「I服了You!!」介,介,介個算為藝術獻身么?
這回電視劇的「同仁堂」,內容上有不少擴充,演員上也有不少變化,劇中人物也有所增多,程派李海燕在劇中也有角色,飾演留洋回來的「賽金花」。
據說同仁堂一劇將在春節期間播放!(別介,別介,可別介,春節偶不在家啊!)
當然啦,趙老師要剃頭這件事情還未成現實,不過也許再過幾天我再見到她,她為了這戲真就把頭剃了,我在這兒就跟大家念叨念叨,其實就是為她這敬業精神感動啊!
電視劇《風雨同仁堂》照片幾幾張張 2007-06-29 13:21:44
大 中 小
標簽:京劇 趙葆秀 風雨同仁堂
拍電視劇版的《風雨同仁堂》時,是在年末,趙老師住在劇組一個月時間,我和「維康戲迷論壇」的老大翡冷翠逃班去探班的那天,寒風呼嘯,我很崇拜我們倆人!!
與這張照片類似的很多穿著大奶奶不同樣式衣服的照片都是在午飯後,趁著幾十分鍾的休息時間拍下來的。
大家看看照片中那些整齊地歪著身子的小樹兒,就知道那天的風有多大了。
風大,天冷,為了把所有服裝都能照下,趙老師就一趟一趟小跑著往返於花園和宿舍之間,那叫一個忙活和辛苦...
我們到達劇組時正好趕上他們一上午都在拍大東家「臨終」前的那場戲。
我和老翡不得進入屋內,便找了個有太陽的地方,就著寒風,嚼著從城裡超市買的蛋糕,所以說,如果,有一天,要是有人說我們倆對「八珍湯」孫淑琳飢餓難耐的流浪於寒風刺骨的大街上的這場戲理解的很到位,那多半感覺來自於這次的生活體驗...
等了老半天,總算休息了片刻,我一頭我就扎進了房間內,給幾位主角兒來張合影吧。各位看看,除了「大奶奶」「樂老八」的表情很投入外,那父子二人好像很滿不在乎「大東家」即將撒手人寰了似的...尤其要說大東家,都快不行了,還不忘再搶個鏡頭啥的...
「全家福」啦,這表情還都算認真哦~~~~
下午拍得是在葯鋪的鏡頭,劇組的人員都在緊張的准備著,在這間屋的隔壁還有間屋,我本想進那屋躲著看他們拍戲,結果,我站哪兒都覺得礙事兒,而且,還居然很臉大地問攝像師傅「我要蹲這櫃子邊礙事兒么?」
攝像師傅態度很和藹地告訴我:「挺礙事兒的!」
照片中,左一是圍著軍大衣的「大奶奶」,左二是導演,左三左四瘰著而坐的是大東家父子,右一和右二是「樂八爺」和導演擺了個說戲的造型...
戲開拍,我就不能在屋裡呆著里,趙老師把她宿舍鑰匙給我,讓我們去宿舍里暖和呆著去。
出了屋了,看了看滿院子的老北京物景兒,有點兒意思!其間有旅遊團來參觀游覽,還有人趴在「大奶奶」他們拍戲的房間門口看著裡面的一舉一動,只是,剛看了一下,就被劇組工作人員勸開了。恩,確實是比較影像拍戲的。
和老翡站在大風天里,一人站一老物景兒前留了張頭發狂沖天翻動著的影兒,隨後,嘿嘿,我們倆回到宿舍,幹了件至今趙老師不知道的事情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陸』 我很想看京劇電影《審椅子》不知誰有
誰都沒有,因為原電影膠片保管不善,上部分已完全毀壞,不會再有了。
『柒』 同仁堂的相關影視
《同仁堂傳說》 大陸六集電視連續劇。
《大清葯王》大陸連續劇,樂闊海原型即是同仁堂第八代傳人樂興;劇中主角樂宏達原型則是同仁堂第十代傳人,中興同仁堂家業的樂平泉。
《大宅門》該劇導演郭寶昌為樂鏡宇養子,劇中主角白景琦原型即是樂鏡宇,百草廳即是同仁堂。李天意原型即是郭寶昌。
《風雨同仁堂》 大陸八集京劇連續劇,以八國聯軍侵華為背景,劇中主角樂徐氏原型即樂平泉繼配夫人許葉芬。
《戊子風雪同仁堂》 大陸三十集電視連續劇,以1949年前後為故事背景。
『捌』 德雲社於謙唱的快板同仁堂的台詞。要完整的
《同仁堂》表演者:於謙
《同仁堂》台詞如下:
哎,那同仁堂啊,開的本是老葯鋪,
先生好比這個甩手自在王。
葯王爺就在上邊坐,十大名醫列在兩旁。
先拜葯王後拜你,那麼你是葯王爺的大徒弟。
這個葯王爺,本姓孫,提龍跨虎,手捻著針。
內科先生孫思邈,外科的先生華佗高。
孫思邈,醫術高,三十二歲入的堂朝。
正宮的國母得了病,走線號脈治好了。
一針治好娘娘的病,兩針治好了龍一條。
萬歲一見龍心喜,欽身點他在當朝。
封他文官他也不要,封他武將就把頭搖。
萬般出了無計奈,欽身賜柬大黃袍。
在一旁怒惱哪一個,惹惱了敬德老英豪。
為臣我東擋西殺南征北戰跨馬掄鞭功勞大,
你為何不賜那黃袍?
一副鋼鞭拿在了手,手拿鋼鞭趕黃袍,一趕趕到八里橋。
葯王爺,妙法高,脫去了黃袍換紅袍。
黃袍供在葯王閣(gao),黎民百姓才把香燒。
王閣裡面有欄櫃,那欄櫃三尺三寸三分三厘高。
一邊撂著軋葯碾,一邊供著鍘葯刀。
鍘葯刀,亮堂堂,幾味草葯您老先嘗。
先鍘這個牛黃與狗寶,後鍘檳榔與麝香。
桃仁陪著杏仁睡,二人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葉,膽大的木賊跳進牆。
盜走了水銀五十兩,金毛的狗兒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參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陳皮上。
打得這個陳皮流鮮血,鮮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風丸,小風丸,胖大海,滴溜圓,
狗皮膏葯貼傷寒。
我有心接著葯名往下唱,
唱到明兒個也唱不完,
我唱的是:祝各位身體健康福壽雙全!
於謙,漢族,1969年1月24日生於北京,祖籍陝西藍田。相聲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
1982年考入相聲班學藝,在校期間跟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985年拜師石富寬先生。19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
《同仁堂》,傳統相聲,串連了一百多味中葯。原表演者高鳳山。《同仁堂》的文本巧妙地用中葯材的名字講了一個「木賊」頗有趣味的故事。
同仁堂,是全國中葯行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
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葯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8)京劇電影同仁堂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同仁堂》,傳統相聲,串連了一百多味中葯。原表演者高鳳山。《同仁堂》的文本巧妙地用中葯材的名字講了一個「木賊」頗有趣味的故事。
同仁堂,是全國中葯行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
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葯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