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鐵原阻擊戰的介紹
1951年6月上旬,發生在在朝鮮戰爭中的一次防禦作戰,是第五次戰役的組成部分。1951年5月,由於後勤不濟加雨季將近,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參戰部隊逐步向北轉移。聯合國軍集中4個軍13個師,組織了多支以摩托化步兵、裝甲兵和炮兵組成的「特遣隊」,對志願軍組織了大規模追擊行動。志願軍對其行動估計不足,導致在後撤轉移過程中,多支部隊發生混亂,為堵住戰線中部的出現的缺口,63軍指揮下屬的187、188、189三個師在鐵原及附近約25公里寬、20公里縱深地域就地組織防禦。由於戰術得當,將士用命,經過13個晝夜的拼殺,最終成功遏制住了聯合國軍進攻勢頭。63軍在鐵原,加上同期20軍在華川,65軍在漣川,64軍在開城,15軍在芝浦里,人民軍第2、5軍團在東線的一系列浴血的阻擊戰,一舉扭轉了中朝聯軍在第五次戰役後的不利局面,戰線重新得到了穩定。綜合各方面資料,63軍在鐵原的阻擊戰傷亡人數在10000人左右,聯合國軍方面的損失基本與之相當。
㈡ 鐵原阻擊戰紀實
1951年5月21日,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志願軍首長決定主力轉移至「三八線」南北地區休整。「聯合國軍」乘機實施全線反撲,於5月27日進占汶山、永平、華川、富坪里、麟蹄一線後,繼續向鐵原、金化、楊口方向進攻,並將漣川、鐵原作為主要進攻方向。
志願軍第63軍並指揮第65軍第194師,奉命在漣川、鐵原間組織防禦,堅決阻止「聯合國軍」沿公路向縱深推進。6月1日起,美軍第1軍以4個師兵力向第63軍陣地猛烈進攻。在第187師防禦正面,美軍2個師輪番進攻。漣川山口的戰斗最為激烈,美軍進攻第一天即投入5個營的兵力。
志願軍第561團第3營堅守漣川山口陣地4天3夜,抗擊美軍10餘次進攻,與敵反復爭奪,斃傷美軍1300餘人。在第189師防禦正面,美軍每天以3~4個團兵力發動進攻,6月3日又將美軍第25師投入戰斗。
第189師頑強堅守陣地,擊退美軍一次次進攻。4日,第63軍以預備隊第188師接替第189師的防禦。
5日起,第63軍轉入二線陣地,依託有利地形繼續實施堅守防禦。激戰至6月10日,美軍仍未突破第63軍防禦陣地。在歷時12天的防禦作戰中,第63軍頑強抗擊美軍4個師的輪番進攻,共斃傷美軍1.5萬餘人,勝利完成阻擊任務,粉碎了美軍快速佔領鐵原、摧毀志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的企圖。
(2)鐵原阻擊戰的免費電影擴展閱讀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之初,志願軍攻勢如潮,出其不意地渡過臨津江和北漢江,直逼南朝鮮首都漢城。然而隨著戰役的深入,我軍後勤補給不足的劣勢愈發明顯。
就在志願軍糧草彈葯幾乎耗盡的時候,1951年5月21日,彭德懷果斷命令投入五次戰役的志願軍各部全線後撤。就在彭德懷下令撤軍的同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則指揮他部隊開始了全面反攻。
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將我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此時彭德懷盯著地圖,李奇微也在盯著地圖,兩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停留在了同一個地方:鐵原。
㈢ 鐵原阻擊戰是電視劇還是電影
鐵原阻擊戰是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部分戰役。
《跨過鴨綠江》播出的劇情是鐵原阻擊戰的部分。尤其在第29集的劇情當中,可謂是全程槍戰,炮火連天,沒有一分鍾不在前線戰斗模式當中。
在戰斗場面的畫面質感方面,這部電視劇甚至於可以說是不輸《集結號》等戰爭電影的場面戲份。顯然,《跨過鴨綠江》用打滿一集的內容,來正面呈現了當年鐵原阻擊戰的艱苦卓絕與最終勝利。
這場阻擊戰的戲份呈現,可謂是要戰略有戰略,要戰術有戰術,要場面有場面,堪稱現代熱火力戰爭劇的經典內容。
㈣ 鐵原阻擊戰和上甘嶺戰役是同時期的嗎
是同時期的戰役,都是發生在朝鮮戰爭中。
上甘嶺戰役
是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是美軍代號「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1952年夏季,美第9軍計劃動用美國陸軍第7師,大韓民國陸軍第2師及第9師,奪取五聖山南麓的三角峰和「阻擊」棱線,進而威脅五聖山,這次行動稱之為「攤牌行動」,其中中國官方將發生在三角峰附近的戰斗稱之為「上甘嶺戰役」,而美方及韓方則稱「三角高地戰役」。
戰斗自1952年10月14日開始,持續42日,但截至1953年1月初,在「阻擊」棱線附近仍有零星戰斗,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雙方傷亡約3萬人。截至1952年末,志願軍仍然控制三角峰即上甘嶺的全部區域,但是韓軍軍隊奪取了「阻擊」棱線中除了北部Y高地之外的所有區域。
在「攤牌行動」,志願軍第15軍遭聯合國軍重創,其中第45師在「阻擊」棱線的戰斗中遭韓軍第2師毀滅性打擊,截至戰爭結束之後志願軍第45師都沒有再次出現在戰場上。「攤牌行動」結束之後,志願軍轉入守勢,與聯合國軍脫離接觸。遭受重創的中共軍第45師、第29師被撤回後方,三角峰即上甘嶺附近交由第106團把守,主力第34師退守五聖山。
鐵原阻擊戰
1951年5月,由於後勤不濟加雨季將近,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參戰部隊逐步向北轉移。聯合國軍集中4個軍13個師,組織了多支以摩托化步兵、裝甲兵和炮兵組成的「特遣隊」,對志願軍組織了大規模追擊行動。志願軍對其行動估計不足,導致在後撤轉移過程中,多支部隊發生混亂,為堵住戰線中部的出現的缺口,63軍指揮下屬的187、188、189三個師在鐵原及附近約25公里寬、20公里縱深地域就地組織防禦。由於戰術得當,將士用命,經過13個晝夜的拼殺,最終成功遏制住了聯合國軍進攻勢頭。
63軍在鐵原,加上同期20軍在華川,65軍在漣川,64軍在開城,15軍在芝浦里,人民軍第2、5軍團在東線的一系列浴血的阻擊戰,一舉扭轉了中朝聯軍在第五次戰役後的不利局面,戰線重新得到了穩定。
㈤ 如何評價央視拍攝的鐵原阻擊戰記錄片《鐵在燒》
朝鮮戰爭最大的收獲是保證了東北重工業區的安全,第五次戰役的成功,保證了把展現穩定在三八線附近的最初目的。別的沒啥了
㈥ 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有哪些與歷史不符的情節
大家都知道,近期熱播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以藝術性的手法反映了抗美援朝的歷程,筆者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展現了志願軍不畏犧牲的精神風貌。筆者在觀劇時非常感動,特別是周日播的鐵原阻擊戰,讓筆者非常動情。
瑕不掩瑜,筆者認為,片子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百分百還原了抗美援朝大的史實,有一些小的 歷史 細節還是虛化弱化了一些,從而出現了一些史實硬傷。
第一,關於洪上將調到東北邊防軍的問題。
電視劇中,洪上將原來是代表葉帥到北京出差,一下火車就見了鄧華,鄧華直接說軍委有令,一起去東北,沒幾分鍾就拉洪上將上了火車。
根據洪上將回憶錄記載,洪上將本來是被葉帥派到北京,請示十五兵團和廣東軍區合並問題。洪上將下了火車後,首先見到的是鄧華,電視劇里也有體現。
但並非像電視劇中所說,鄧華直接拉他上了北上東北的火車。鄧華先拉洪上將到林總家裡,由林總當面向洪上將宣布軍委關於派其去東北的命令,並要求洪上將當天吃了中午飯就前往東北。臨走前林總還讓洪上將給葉帥打電話。
筆者認為洪上將回憶錄在情節上更合理,鄧華不可能在火車站台上直接宣布任命,並拉洪上將去東北,這不符合當時我軍上下組織關系,因為鄧華早已調去十三兵團,而洪學智仍留十五兵團。由林總宣布任命更合適一些。前幾年拍攝的電視劇《上將洪學智》把這一段細節反映出來了。
二、一次戰役溫井戰斗。
溫井戰斗是抗美援朝首戰,意義重大。可惜電視劇里沒有把細節十分圓滿地還原出來。
電視劇中,溫井戰斗的講述就是40軍118師在兩水洞打了個伏擊,說是殲敵一個團,有少量敵人逃入溫井。戰斗很激烈,韓軍被伏擊後迅速還擊,還跟沖鋒的我軍肉搏,戰斗場面特地拍了好幾分鍾。
實際上,兩水洞戰斗只花了20分鍾就結束了,其中只有開頭五分鍾不到是火力襲擊,韓軍被伏擊後驚慌失措,根本沒組織抵抗,大部分士兵躲在 汽車 底下,志願軍沖鋒後就剩一件事——從 汽車 底下把韓軍士兵拉出來。
兩水洞戰斗的戰果也不是殲滅一個團,而是殲滅韓軍第六師團第二團三營和第二團炮兵分隊。第二團得知三營被殲,迅速躲進溫井城內。我軍於當晚調118師和120師南北對進,將第二團剩下的兩個營予以全殲。
筆者認為一次戰役40軍的表現值得多拍一些,以一軍之力,在一星期內殲滅了韓軍4個團,用了兩次伏擊、一次誘敵深入、一次圍點打援,不愧旋風縱隊的威名,可惜電視劇著墨太少。
三、雲山戰斗
雲山戰斗是我軍首次與美軍交戰,39軍在十幾個小時殲滅了美軍王牌騎八團。打勝仗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將進攻時間提前。
電視劇中,將進攻時間提前變成軍長吳信泉提議,彭總拍板。但實際上,彭總一般不會干預底下部隊具體打法,不可能一個軍單獨作戰,連總攻時間都要上報彭總來拍板。彭總對底下部隊很放得開,一般只布置作戰任務,具體怎麼打由縱隊/軍來定。
按39軍軍史記載,發現美軍有撤退跡象並提出提前進攻的是39軍王牌師—116師師長汪洋。在雲山戰斗中,汪洋的116師承擔正面進攻任務,因此汪洋對城內外敵人動向格外敏感。汪洋將敵人動向和提前進攻的建議上報給39軍軍長吳信泉,由吳信泉拍板。
比較可惜的是,片子中有團長王扶之,卻沒有師長汪洋的鏡頭,戰史中,116師可以說是志願軍戰績最強師之一,雲山擔任主攻、三次戰役突破臨津江最險要的灘頭。第一個攻入平壤、漢城,擔任兩國首都衛戍部隊。這和汪洋師長出色指揮是分不開的。
四、五次戰役的決策
在片子中,五次戰役決策過程是這樣的:解參謀長簡單介紹敵情,然後建議說把敵人放到金化、鐵原來打,彭總很快否決了這個觀點,認為金化、鐵原以北是平康平原,我軍在那和敵人打不利。之後鄧副司令員也點頭同意。洪副司令員感嘆一句,後勤壓力又大了。
但事實上,第五次戰役的決策經歷了一次激烈的爭論。
根據彭總自述和洪上將回憶錄記載,最先提出將敵人放進金化、鐵原以北打的是洪上將。洪上將提出後,鄧、解、杜三人均同意。但彭總認為:1.金化、鐵原以北是平原,適合敵人機械化部隊展開;2.鐵原附近物開里儲存有志願軍大批物資,把敵人放進來打,物資轉運困難。3.敵人有從側後登陸的企圖,必須出動出擊,打亂敵人的部署。
洪上將則認為:1.三兵團和十九兵團剛入朝,不熟悉地形,把敵人放進來打,我軍准備時間更充裕一些。2.如果往金化、鐵原以南打,鐵原、金化以南有200公里的無糧地區,我軍後勤壓力會增加。
洪上將提了三次建議,但彭總仍堅持主動向金化、鐵原以南出擊。
抗美援朝結束後,彭總做總結,承認洪上將的意見是對的。晚年撰寫回憶材料時,也特地提到了洪上將在五次戰役前對其三次提議。
第五個就是軍事上的硬傷了。
首先說說裝備。
片中,陸乘風總是拿著帶著瞄準鏡的狙擊步槍,這其實是近年來國產戰爭片的通病。其手持的是M1941半自動步槍是國產抗戰片主角最愛用的槍。可這把半自動步槍射擊精度其實並不高,也不具備裝光學瞄準鏡和消音器的條件。但劇中不但加了瞄準鏡,還把瞄準鏡架在槍身上方幾厘米,筆者看後納悶:這槍怎麼瞄準啊。
其次,還有一個比較微小的硬傷,在鐵原阻擊戰中,也許是導演想表現我軍以低劣裝備抵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瘋狂進攻。片中志願軍的武器依然是捷克式輕機槍和三八大式步槍等等輕武器。
實際上,十九兵團和三兵團在入朝前早已換裝,1951年春季,十九兵團和三兵團一共接收了18個師的蘇械輕武器,充分裝備並攜帶一個基數以上的彈葯才入朝作戰。
有了波波沙、水連珠、107毫米迫擊炮等利器,63軍才能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於25公里寬、20公里縱深地域和美騎1師、美25師、英28旅、英29旅共5萬多人激戰13天。
接下來說說戰術。
筆者感覺比較遺憾的是,片中沒有表現志願軍進攻或者防守的戰術,特別是拍的兩場阻擊戰——漢江南岸阻擊戰和鐵原阻擊戰,都是志願軍密集布置在防守壕溝,先被美軍飛機大炮炸一輪,然後再伸出身子和美軍作戰。美軍沖上來時,指戰員端起輕機槍大喊沖鋒,跑不出國產戰爭片的通病。
事實上,作為國軍最善守的部隊,原60軍現志願軍50軍搞防守還是非常有一套的,要按電視劇那樣拍,50軍不說頂一個月,頂幾天就被美軍飛機大炮坦克炸沒了。
以志願軍唯一一個團級榮譽單位——白雲山團,即50軍149師447團為例,該團防守白雲山、光教山、兄弟峰。
戰前,該團事先就預判到會遭到美軍狂轟濫炸,採取了很多措施躲避炮火:電話線均選擇隱蔽線路架設雙程線,團部可以實時掌握各連防守情況;緊急建造了加掩蓋的重機槍發射點22個、輕機槍發射點47個、迫擊炮發射陣地22個、帶掩蔽部的戰斗小組射擊掩體360個、人員掩蔽部50餘個。掩體和隱蔽部既能抵抗地面敵人的槍炮,又能防禦空中敵機掃射和汽油彈燃燒。建造了多個預備陣地和預備工事,機槍迫擊炮陣地打了就迅速轉移。
在敵行炮火射擊時,我除放少數兵力監視外,其餘均在掩蔽部里隱蔽,待敵炮火轉移,步兵將要接近沖鋒時,我再進入射擊位置,突然開火,因此能屢屢打垮敵人進攻,最大限度減少傷亡。
戰斗中,美軍也不像片子里那樣一味正面集群沖鋒,那是國軍才用的戰術。美軍在進攻時一般喜歡用猛烈的炮火掩護帶3—5輛坦克的小分隊正面進攻,試探和吸引我軍火力點。一部兵力迂迴到我軍陣地側後進行夾擊。但這一戰術碰到滇軍側射斜射和直射相結合的交叉火網還是敗下陣來。
㈦ 鐵原阻擊戰的戰斗過程
鐵原阻擊戰防禦地域為山地地形,63軍根據這一地形和聯合國軍的傳統戰術,精心設計了山地支撐點式防禦為主的防禦戰術,將部隊化整為零,以連、排為單位,組織多支防禦分隊,部署在各個關鍵節點。聯合國軍的基本軍事思想對於遭敵側翼攻擊非常忌諱,如沒有消除敵側翼威脅,後勤補給線有威脅,一定要等到威脅被排除後,一線部隊才能「專心」進攻。聯合國軍的這種作戰思想為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的成功實施創造了條件。
6月1日開戰,敵最先進攻187師陣地,受挫後,6月2日,主攻189師陣地,189師依託既設陣地節節抵抗,抵抗到6月3日晚上尚有一個團又2個營的戰鬥力,計4500餘人,6月4日暴雨沖毀了師的反斜面隱蔽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6月4日拂曉,軍預備隊188師接替189師陣地,189師剩餘2800人縮編為一個團,作為軍預備隊,另有2000多人的傷員轉運到後方治療 。188師接替189師的防禦後,大力搶修工事,並且修築了大規模成體系的簡易坑道的塹壕 。並靈活運用戰術,至6月12日63軍完成任務,該師隨軍一起撤退。該師從陣地上撤下了最後的不到3000人 。在戰斗中,軍直炮兵團、火箭炮營都參加戰斗。特別是187師伴隨炮,到了6月10日還以187師在炮火的支援下,還對敵軍發動反沖擊。在沖擊中,打蒙敵軍後,63軍趁機組織撤退 。
由於遭到頑強抵抗,且志願軍已經利用阻擊戰的機會在後方重新組織起有效防禦戰線,因此在鐵原阻擊戰後,聯合國軍也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第五次戰役結束,戰線在38線以北地區重新穩定了下來,雙方均轉入防禦和修整。
㈧ 鐵原阻擊戰的戰斗背景
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通過前四次戰役,已對志願軍的進攻規律有所了解。在有效組織後撤的同時,派出大量飛機對志願軍後勤補給線進行瘋狂攻擊,嚴重影響了志願軍的後勤補給。一線作戰的志願軍和人民軍部隊攜帶糧彈將近,同時朝鮮夏季汛期將至,臨津江等幾條主要河流有發生洪水的風險。為防水位上漲影響志願軍後撤,志願軍於5月23日起轉入防禦並相機後撤。
聯合國軍一發現志願軍有撤退跡象即作出准確判斷,集中4個軍13個師,組織了多支由摩托化步兵、炮兵和裝甲兵為核心的特遣隊,對志願軍部隊進行大規模的追擊作戰,長驅直入,妄圖分割、包圍、圍殲志願軍部隊。志願軍總部對於其機械化作戰形式缺少足夠估計,致使撤退組織不佳,部分部隊在後撤途中被敵包圍,志願軍戰線中部也出現了巨大缺口。
為堵住這一缺口,63軍在後撤過程中,奉命在鐵原一帶展開,防禦地域寬約25公里,縱深20公里。志願軍總部命令63軍將敵阻擊在鐵原一帶15天,為志願軍其他部隊組織有效的二線防禦爭取時間。
㈨ 《鐵在燒——志願軍第63軍鐵原戰記》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鐵在燒——志願軍第63軍鐵原戰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AiAT9ptx9J34HjjwdCK7KA
㈩ 哪裡可以看鐵原阻擊戰役電影
影視大全裡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