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時隔34年,四川三星堆遺址再次重啟挖掘,能否揭開三星堆之謎呢
30多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發現,令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然而,三星堆還有眾多謎團未解,有待考古和學術研究解決。9月5日,四川省文物局在四川廣漢市舉辦“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咨詢會”,宣布啟動對祭祀區的深入發掘研究。
除此之外,關於古蜀國的神秘消失,同樣也是世界未解之謎。專家曾猜測,古蜀國滅亡時,中間出現了2000多年的空白期,沒有人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如今,關於三星堆遺址,專家只對外透露出一小部分,還有眾多秘密不為人知,或許是專家故意隱瞞,也有可能是真的難住了專家。總之,三星堆遺址的 挖掘工作將會一直進行下去,隨著挖掘的深入,這座古遺跡的秘密必將真相大白。
❷ 三星堆遺址 是什麼呀
三星堆遺址
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千古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
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
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
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結果如何,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紗不會就這么輕易被揭開,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余秋雨看過三星堆後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於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❸ 四川「三星堆」十三大未解之謎到底是什麼
1、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於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並且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
2、未解之謎二:古蜀國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3、未解之謎三:與古瑪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聯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4、未解之謎四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號含義
(1)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億計的陶器殘片,足可說明當時陶器的種類已頗為豐富。通過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諸如炊器、酒器、飲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禮器和生產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國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
(2)古樸的蜀陶向我們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動的生活畫卷。在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規則的圖形符號,即所謂「巴蜀圖語」。
5、未解之謎五:為何沒有發現任何文字記錄
(1)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
(2)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
6、未解之謎六:三星堆金杖之謎
(1)金杖的來源引起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更是三星堆的一個千古之謎。有的學者認為金杖是一種外來文化,源自西亞或埃及,由遙遠的西亞北非傳來,但大部分學者否定這種推測,認為杖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2)學者認為在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首領就有用杖的習慣。在江浙一帶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儀仗玉質附件出土。蜀山氏來自山區,用杖助力,更是一種必要的器具。從金杖上的圖案來看,魚鳥象徵吉祥,箭翎則表示威武,這正是金杖作為權力象徵的應有之義。
7、未解之謎七:金蛙造型器物是否是傳說中的禺強
(1)在金沙遺址中,出土了一類獨特的金蛙造型器物。在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很多關於月中有蟾蜍的記載,同時祭蛙求雨也是一種較為古老的祭祀習俗。
(2)這類造型的金器為金沙遺址所獨有,有學者推測此類器物很有可能是與金沙「太陽神鳥」金飾組合,貼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構圖為「太陽神鳥」金飾居於漆器的中央,周圍等距放射狀或旋轉狀的排列金蛙形器。
(3)也有專家認為,金沙的金蛙從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鳥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從鳥形變化而來,甚至有人推測,它們可能是風神兼水神禺強的化身。
8、未解之謎八:三星堆出土的象牙從何而來
(1)金砂出土的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有專家推斷可能是附屬小國進獻的貢品,也有的認為就是本地的產物,還有人表示是貿易往來的結果。
(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兼金沙博物館館長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經過鑒定,基本屬於亞洲象。但現在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等地,蜀地向來交通不便,從外地輸入的可能性不大,更為合理的解釋就是古蜀國當時產象。」
(3)但從金沙出土的象牙來看,最長的達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這樣的長度連現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難以達到,何況身材短小的亞洲象,象牙之謎還未揭開。
9、未解之謎九:為何會有赤裸人像的出現
(1)這是金沙遺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現的基本都是被捆綁的裸體男性跪像。他們大多雕刻細膩,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豐富,有的與石蛇一起埋藏,有的與石虎、石璧等有規律地擺放在一起,這一切跡象說明是特殊的祭祀用品。
(2)然而怪異的發式、反綁的雙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原地區的遠古遺址中,如殷墟,不時也會有跪立玉像的出土,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體,看得出身份比較高貴。這樣赤裸的人像此前在中原文明中從沒有發現過。
10、未解之謎十:那麼多精美的玉器和銅器如何造出
(1)三星堆出土了眾多精美的玉器和銅器,如此精湛的技術以現在的水平來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得不驚嘆於幾千年前三星堆地區能工巧匠的手藝。
(2)更多的學者認為,三星堆青銅器群的產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影響,但更主要的還是屬於自身特點,即本地因素。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工匠們使用了何種工具和器物對玉器和銅器進行加工,還是未解之謎。
11、未解之謎十一: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
三星堆古蜀國是一個附屬於中原王朝的部落軍事聯盟,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已建立起統一王朝的早期國家,其宗教形態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或是兼而有之,這些仍然是一個謎。
12.未解之謎十二: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質
有關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爭論,有不同推斷,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祀坑說,這種觀點首先為發掘者所提出,認為兩坑是某種大型祭祀活動之遺存,坑內之物皆為祭品,在經過「燔燎」等各種祭祀活動後,再加以「瘞埋」。
13、未解之謎十三:三星堆謎團何時能得到解密
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點保護范圍內,已發掘的僅有7000平方米。
(3)重啟三星堆遺址巨蛇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三星堆文化發展:
1、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從長江中游經三峽西遷成都平原、征服當地土著文化後形成的,同時西遷的還有鄂西川東峽區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說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東峽區土著文化的聯盟為主體的考古學文化。
2、通過鄂西地區、三峽地區這樣的傳播路線進入了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在當地相當發達的土著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以後的二里崗期商文化也是通過這樣的傳播路線與三星堆文化發生聯系。
3、三星堆文化面貌構成中,除夏文化因素的主體地位外,來自鄂西川東峽區的文化傳統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一點特別在陶器文化層面上反映更加突出。
❹ 三星堆的寶藏到底有多少
1980年,三星堆考古發掘正式開始,到今天(2022年6月13日)又「上新」了,形似燒烤架的龜背形網格狀器被成功提取出坑,它也被稱為7號坑的「鎮坑之寶」。三星堆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文化遺址。三星堆的寶藏到底有多少?我們來盤一盤。
顯微觀察發現出土的20餘件青銅器、象牙表面發現了紡織品賦存。
4號坑灰燼層中發現了竹亞科、楠屬、闊葉樹材、棕櫚科、蘆葦、禾本科、甘藍、大豆、菊葉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亞科佔90%以上。
採用紅外復燒測溫方法得知4號坑灰燼層燃燒溫度為400度左右。
用X射線探傷、CT掃描等現代檢測技術,發現3號坑出土小銅人像採用芯骨鑄造工藝;發現玉管鑽孔方式分為2類:對鑽,單面鑽;孔道加工分為2類:經過打磨,未經打磨。
黃牛、野豬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四、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隊陣容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以及新發現六座「祭祀坑」的整個發掘工作實現了跨領域聯合、多學科融合,40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數字化服務等單位聯合攻關,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古地質學、古環境學等多個相關領域學者近200人參與現場發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護等工作,確保高質量考古工作水平發揮。
考古隊對近200個樣品進行了碳14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五號坑和六號坑年代稍晚之外,3號坑、4號坑、7號坑、8號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解決了過去三十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五、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意義:
實證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切文化聯系,3號坑、8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3號坑、4號坑發現的玉琮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3號坑、7號坑、8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陝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各坑大量發現的金器則與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傳統相符。而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
六、三星堆遺址最初是如何發現的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
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消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收獲豐富,根據這些材料,葛維漢整理出《漢州發掘簡報》。
遺憾的是,三星堆遺址自1934年首次發掘以後,發掘就長期停滯。
七、三星堆古遺址介紹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保存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但目前已發掘的面積只佔遺址總面積的2%左右。
此外,三星堆遺址將聯合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快建設三星堆國家遺址公園。
❺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神秘的三星堆自問世以來為何備受關注
神秘的三星堆自問世以來備受關注,原因正是因為它一直保持著神秘感。
三星堆文明的遺跡位於四川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它是一個古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文明。三星堆自問世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這個古蜀文明,是4800年至3100年前的一個古文明,與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一樣,神秘,並且有著許多未解之謎。還有人猜測三星堆文明與外星人有關,那是一個外星人文明,其實不過是有著太多的未解之謎罷了。早在1929年,就已經發現了三星堆遺跡,但是當時卻不具備探索條件,後來在1975年的時候,又有人發現了三星堆遺跡,但是卻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沒有開采。直到1980年,才慢慢地開始了探索三星堆文明之旅。
神秘的三星堆一直備受關注,從它問世到發掘,這中間隔了很多年,但是大家從未停止過對它的猜測。發掘之初,三星堆其實已經是不完整的,但是如今,也還是沒有發掘完全,也不知道關於它的未解之謎,能不能解開。
❻ 三星堆考古發現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中國考古界從來不敢正視這么一個問題,中國文明到底是原發性的,還是外來的?
如果說六七十年代還可以支支吾吾,向世界豪言中華文明是原發性的可與埃及和兩河流域媲美的璀璨文明。
那麼,自從三星堆文化堆積被發掘以來,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已成為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了。
三星堆的出土文物產生一個重大的課題:中華文明可能是來自於西亞文明。
其實這個問題,西方學界早就提出來了,中國的二十八宿、陰陽概念、農歷、青銅鑄造技術,在西亞地區先於中國就已存在。
為此,西方學者提出了一個概念,世界文明同源說。只是這個學說,中國的潛規則是,不討論,不發表論文,發表此類論者非癲即壞。但蓋子是捂不住的。
❼ 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有哪些看點
引言:很多人對我國的歷史文化都非常的感興趣,三星堆的發現也讓很多人對此激起了興趣。這項神秘而又有很多歷史意義的遺址不斷吸引著人們對它進行開啟與探索,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此次的看點是非常多的。接下來由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吧。
總而言之,這次記錄電影《三星堆神啟》有非常多的看點。如果對三星堆文化有興趣的話,可以期待一下這部紀錄電影。
❽ 請幫忙解釋一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年之後成了村落,兩年之後成了城邑,三年之後成了都市。
最早對成都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七二)。樂史認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輿勝覽》成都府路郡名條認為「蓋取《史記》所謂三年成都之義」。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影響較大。
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贊同其說。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認為「史稱: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語以釋成都之義,亦無不可。」任乃強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認為:「望帝杜宇新營過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義」。
因為杜宇「認為建國功成,可垂久遠,這個都城可以一成不變了,所以命名為成都。」 這也是關於成都一名來歷的記載。
(8)重啟三星堆遺址巨蛇電影免費觀看擴展閱讀:
語出自《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這段話的意思是:「大舜在歷山耕種,歷山的人都讓他在河畔耕種;在雷澤捕魚,雷澤的人都讓他居住;在河濱制陶,在那裡的陶器沒有不好的。一年後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來,兩年後成了一個小鎮,三年後就成了一個都市。」
❾ 多部三星堆題材故事片立項,考古熱能否帶來影視熱
相信大家對三星堆一定非常熟悉,所以很多網友並不了解三星堆背後的經濟曾經火熱過一段時間。大家一致認為,三星堆背後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和追尋的道路上,許多大大小小的文物被發現和查詢,點燃了群眾對文化遺產的好奇和熱情。三星堆遺址最近很受歡迎。在網上可以看到各種關於三星堆的新聞。每天都能看到三星堆有新的文物出土。除了報道三星堆文物的發掘,我們還了解到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採用了先進的考古體系,可以很好的保護文物,使文物一出土就得到很好的保護。
許多網友表示,每次得知三星堆發現新文物,都想去參觀一下,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了解一下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也有網友表示,一大早就來了,排了大半天隊,卻被告知講解員已經安排完了。甚至有網友表示,在三星堆附近的路上,來三星堆參觀的遊客比較多,造成了嚴重的堵車,已經堵在路上半天了。由此可見,三星堆博物館的人流量有多大。甚至有人說三星堆博物館一票難求。
❿ 三星堆再曝新發現,首次發現頂尊蛇身銅人像
三星堆再曝新發現,首次發現頂尊蛇身銅人像
三星堆再曝新發現,首次發現頂尊蛇身銅人像,從2020年開始,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的考古發掘工作,被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三星堆再曝新發現,首次發現頂尊蛇身銅人像。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8號坑又發現了一件前所未見的神秘青銅器!
近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件被暫命名為「頂尊蛇身銅人像」的全新的器物仍在8號坑泥土中,整體由尊、神人、罍通過焊鑄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結構非常復雜。
8號坑「坑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昊介紹,這件器物大約1米6左右,是一件方座器,暫時被考古隊員稱為「頂尊蛇身銅人像」。
其人首蛇身,採用倒立姿態,雙手將身體撐於帶蓋圓罍之上,頭頂一件典型晚商時期的觚形尊。再看細節,人像似乎戴著面具,圓眼縱目,額邊長角,頭發呈綹狀。蛇身向上彎曲纏繞,手掌平伸,置於圓罍上。
三星堆人似乎很愛做這種頂尊樣式的器物。此前,在2、3號坑都曾分別出土了頂尊人像。與此前大火的頂尊跪坐人像相比,這件頂尊器有何不同呢?趙昊說,二者所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模式。
首先,人像所頂的尊不同。3號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所頂的尊是折肩大口尊,而8號坑這件則是一件觚形尊,更接近中原地區的形制。其次,3號坑頂尊跪坐人像種的人,是典型的人的姿態,跪坐著雙手持握,8號坑發現的人像,則是半人半蛇的形象,雙手撐底倒立。
《山海經》中記載,「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這件頂尊倒立神人像,其人面蛇身,柱狀縱目,是否象徵著三星堆先民對「天神燭龍」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的神奇能力的一種信仰?這有待專家、學者的進一步研究。
接下來,發掘團隊將採用3D列印的技術,對這件國寶進行提取,並開展下一步文保修復工作。
三星堆又上新了!
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祭祀區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在7、8號祭祀坑裡發現了大量造型前所未見的精美青銅器,再證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獨特面貌。
三星堆又有哪些上新?一起來看!
6個祭祀坑
出土近13000件編號文物
在一年半以來的發掘工作中,6座坑共計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對完整的文物3155件。
3號坑出土文物1293件,包括銅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
4號坑出土文物79件,包括銅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
5號坑提取23件,銅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號坑除了一隻大木箱外,只出土了2件玉器,其中一件是一把獨特的玉刀。
7號坑出土了706件文物,包括銅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
8號坑目前已出土文物1052件,包括銅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較為典型的有:
3號坑銅頂尊跪坐人像、銅頂壇人像、銅頂尊人頭像、銅戴尖帽小立人像、立發銅頭像、銅爬龍器蓋、銅盤龍器蓋、銅大面具、銅圓口方尊、銅獸首銜鳥圓尊、銅小神獸、神樹紋玉琮、刻紋玉器座。
4號坑銅扭頭跪坐人像和5號坑大金面具、鳥形金飾、象牙雕刻。
此外,6號坑的玉刀和木箱,7號坑的龜背形網格狀器、銅頂璋龍形飾、三孔玉璧形器,8號坑的金面罩銅頭像、頂尊蛇身銅人像、銅神壇、銅巨型神獸、銅龍、銅立人像、銅戴象牙立人像、銅豬鼻龍形器、銅神殿形器蓋、石磬等,也是本次考古挖掘中的重要收獲。
這些新發現
帶來了哪些古蜀文明新信息
從2020年開始,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的考古發掘工作,被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了國內39家科研機構、大學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開展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多學科研究等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
首先,本輪科學考古發掘,進一步確認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通過對將近200個樣品進行碳14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確到零頭。
此外,三星堆此次新出土的陶尖底盞、陶高領罐、陶斂口瓮等,與金沙遺址蘭苑地點同類器物形制近似,由此可知,除了存在打破關系的5號坑和6號坑年代稍晚之外,其餘幾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解決了過去30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本次發掘發現了青銅大面具、扭頭跪坐人像、神壇、玉刀等之前未見的器物,豐富了三星堆遺址的.銅器類別。
令人激動的一個新發現,是通過顯微觀察和絲蛋白分析,在多個坑中發現了絲綢,填補了西南地區夏商時期無絲綢實物的空白。
另外,通過殘留物分析,還顯示出古蜀人的祭祀用牲有黃牛、野豬等,諸多新發現呈現出更加完整、豐富的三星堆遺存種類和文化內涵。
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切文化聯系。
3號坑和8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
3號坑和4號坑發現的玉琮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
3號坑、7號坑和8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等,在河南、陝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
各坑都有大量發現的金器,則與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傳統相符。
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的發現,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
三星堆神秘的面紗,
正在一步步揭開,
我們一起期待!
6月13日上午,「考古中國」重要項目——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階段性工作進展及主要成果通氣會在三星堆博物館舉行,據介紹,截至2022年5月,自2020年開始挖掘的6個祭祀坑中,3-6號坑都已經結束了發掘,其中3號和4號坑目前進入整理階段,5號和6號坑正在開展實驗室考古清理;7號和8號坑則正在進行埋藏文物提取階段。
6個新發現的祭祀坑中,以8號坑的堆積最為復雜:先是埋藏眾多大小不一、質地各異的銅器等,之後埋藏大量象牙,再之後於南、北兩側填充夾雜紅燒土塊的黃褐色粉沙土,之後鋪滿整坑灰燼,再之上填充夾雜大塊紅燒土和「石磬」碎塊的黃褐色粉沙土,最後填土掩埋,可謂層層疊疊。
考古人員清理8號坑(王勤攝)
6個祭祀坑出土近13000件編號文物
在這一年半以來的發掘工作中,6座坑共計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對完整的文物3155件。
其中,3號坑出土文物1293件,包括銅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4號坑出土文物79件,包括銅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5號坑提取23件,銅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號坑除了一隻大木箱外,只出土了2件玉器,其中一件是一把獨特的玉刀;7號坑出土了706件文物,包括銅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8號坑目前已出土文物1052件,包括銅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在這一萬多件文物中,較為典型的有:3號坑銅頂尊跪坐人像、銅頂壇人像、銅頂尊人頭像、銅戴尖帽小立人像、立發銅頭像、銅爬龍器蓋、銅盤龍器蓋、銅大面具、銅圓口方尊、銅獸首銜鳥圓尊、銅小神獸、神樹紋玉琮、刻紋玉器座;4號坑銅扭頭跪坐人像和5號坑大金面具、鳥形金飾、象牙雕刻。
此外,6號坑的玉刀和木箱,7號坑的龜背形網格狀器、銅頂璋龍形飾、三孔玉璧形器,8號坑的金面罩銅頭像、頂尊蛇身銅人像、銅神壇、銅巨型神獸、銅龍、銅立人像、銅戴象牙立人像、銅豬鼻龍形器、銅神殿形器蓋、石磬等,也都是本次考古挖掘中的重要收獲。
三星堆的這些新發現
帶來了哪些古蜀文明的新信息?
從2020年開始,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的考古發掘工作,被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z聯合了國內39家科研機構、大學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開展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多學科研究等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
首先,本輪科學考古發掘,進一步確認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通過對近200個樣品進行碳14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確到零頭。
此外,三星堆此次新出土的陶尖底盞、陶高領罐、陶斂口瓮等,與金沙遺址蘭苑地點同類器物形制近似,由此可知,除了存在打破關系的5號坑和6號坑年代稍晚 之外,其餘幾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解決了過去三十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尤其令人激動的一個新發現,是通過顯微觀察和絲蛋白分析,在多個坑中發現了絲綢,填補了西南地區夏商時期無絲綢實物的空白。
以4號坑為例,面對普通人眼中的滿坑灰燼,通過科學的植物考古,專家們通過分析坑內灰燼,梳理出一份「鬱郁蔥蔥」的植物名單——灰燼所代表的植物以竹子為主,另有楠屬、闊葉樹材、棕櫚科、蘆葦、禾本科、甘藍、大豆、菊葉香藜等,表明古蜀國的氣候溫暖濕潤,祭祀區緊鄰河邊且植被茂密。
另外,通過殘留物分析,還顯示出古蜀人的祭祀用牲有黃牛、野豬等,諸多的新發現呈現出更加完整、豐富的三星堆遺存種類和文化內涵。
8號坑青銅罍(王勤攝)
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切文化聯系——比如3號坑和8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3號坑和4號坑發現的玉琮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
3號坑、7號坑和8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等,在河南、陝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等地區都有發現。而各坑都有大量發現的金器,則與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傳統相符。
此外,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的發現,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