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26兵變---皇道vs統治是什麼意思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的軍官以第一師團的第一聯隊和第三聯隊為基幹,集合了軍官21人,軍士94人,士兵1358人,分成若干隊,按照預訂計劃,開始行動。舉世震驚的「二·二六事件」爆發。
「二·二六事件」爆發前兩天,主謀之一村中孝次向北一輝提出自己心中的憂慮說: 假如我們按照計劃集結兵力,繼續進行高階層工作,是否違背我國國體?他所謂的「高階層工作」,即利用流血事件向裕仁天皇請願,組成以皇道派軍官為閣僚的軍政府。
日本極端民族主義的年輕陸軍軍官組成的皇道派軍人集團因不滿貪污腐敗官員及政府不支持對外抗張政策而發動兵變。盡管裕仁天皇參與反對,政變於同月29日失敗,但自此日本軍隊的右翼統制派領導人控制了政府,日本進入軍人專政時代。
一般認為226兵變加速了軍國體制的建立,並且為後來發動太平洋戰爭打下基礎。
其實這太側重從事後看問題。226兵變起因於推翻權門和財閥的統治,可以說是是對內的,兵變本身並不具備對外擴張性質。
附:226幕後的幕後
早在1919年8月,在上海的一所公寓里,日本作家北一輝完成了一本叫《日本改造方案》的書,北一輝是個博學多聞文采口才俱佳的作家。鑒於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地蔓延,唯恐日本重蹈俄國覆轍,出現列寧的政權或是德國的社會主義,他四處奔走到處游說,鼓勵日本軍人和有志之士斷然改造日本。
北一輝的《日本改造方案》迅速風靡旁徨苦悶的日本少壯軍人之間,他們將北一輝的主張奉為金科玉律,尊北一輝為教祖。日本右翼理論家大川周明覺得北一輝大有利用價值,便親赴上海把北一輝接回日本,參加右翼革新團體「猶存社」,使日本極右派聲勢為之一壯。
大川周明和北一輝起初同心協力,策動日本的暴力革命。當年日本少壯軍人分為「統制派」和「皇道派」。統制派強調穩重,皇道派採取激進。統制派尊軍務局長永田鐵山中將為首,皇道派的首腦是參謀次長真崎甚三郎大將。
B. 關於日本二二六兵變的電影
二二六(1989)
英文名: Ni-ni-roku
中文名: 二二六/二二六事件/血淚陰謀
導 演: ( 五社英雄 Hideo Gosha )
主 演: (萩原健一 Kenichi Hagiwara) (三浦友和 Tomokazu Miura) (本木雅弘 Masahiro Motoki) (Katsutoshi Arata) (有森也実 Narimi Arimori) (蘆田伸介 Shinsuke Ashida)
上 映: 1989年06月17日 日本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日本
對 白: 日語
評 分: IMDb評分6.3/10 ( 29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14
類 型: 動作 劇情 戰爭
外文別名:
226
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 (USA)
劇情介紹:
***二二六事件是昭和11年(1936年)2月26日,在日本發生的1483名陸軍青年軍官反叛的事件,是一次由皇道派軍人發動的未遂軍事政變。政變失敗替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清理敵對的皇道派陸軍軍人政治勢力,方便了統制派將日本推向軍國主義和對外全面侵略的方針.....
------------------------------------------------------------------------------
歷史事件:
***226事件的背景相當復雜,大抵在二次世界大戰之,日本軍隊內部的斗爭相當嚴重,對於政治的看法也不同,事件發生的前夕,軍隊內部主要分為「皇道派」與「統制派」。
「皇道派」認為日本天皇已經被「周邊的壞人」所包圍,無法知道民間疾苦,所以必須起來「清君側」,廢除內閣,讓天皇直接成為類似希特勒這種軍事獨裁者...........
二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卻都是想要將日本進一步轉型為法西斯戰爭機器國家,是對「大正民主時代」精神的一種反制!!!!
二派核心的斗爭是在宮闈之內進行,受到影響的卻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年輕軍官。以安藤輝三大尉為首的年輕軍官團,遂結合約1,400百名的軍官,在2月26日當天凌晨,佔領包括東京警政署、首相府等重要機關建築,並且殺害了包括財政部長、內大臣、侍從長等重要官員,希望能夠達到「昭和維新」的目的!!! --------
226事件只持續了4天,當時下著日本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雪!!!!
------------------------------------------------------------------------------
關於本片:
***本片榮獲蒙特利爾最佳影片獎, 藍絲帶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 南果步 (Minami Kaho)…, 等多項殊榮, 必屬強片, 極為罕見!!!
***本片劇力萬鈞, 多位頂級巨星演技迫人: 荻原健一, 三蒲友和, 竹中直人, 本木雅弘…領銜主演, 為影片帶來無比震撼, 叫人透不過氣來!!!
***日本國內專業影評業曾指出, 本片之著名大導演 ------- 五社英雄 (Gosha Hideo), 以震撼的影象、有力的敘事,將這個英雄事件搬上銀幕,為本世紀從影以來最具野心之作, 更為經典影史絕佳之作!!!
C. 日本226政變是怎麼回事
二二六事件(日語: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發生於日本東京的一次失敗政變,日本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領數名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意識形態對手與反對者進行刺殺,最終政變遭到撲滅。
直接參與者多判死刑,間接相關人物亦非貶即謫,皇道派因此在軍中影響力削減,而同時增加了日軍主流派領導人對日本政府的政治影響力。
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行動,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義發展的重要事件。
1936年2月26日,數位青年軍官率領士兵分別前往東京各地展開刺殺,並取得相當成果(其中有兩名前首相遇害身亡),還一度佔領了東京市中心。
然而叛軍並未成功殺害時任首相岡田啟介和佔領皇居,他們也並未成功爭取到高級將領的支持,加上昭和天皇對於本次政變行動的憤怒等因素,進而導致叛軍無法實現政權的替換,最終於2月29日繳械投降。
有別於先前數次類似的青年軍官刺殺政府要員的從輕發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謀起事者多受處重刑。在歷經一系列的非公開審判後,共有19名叛軍領導人物處以死刑,另有40人得到監禁判決。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勢力就此衰落。
日本國內曾一度流行以刺殺方式達到政治訴求的活動也就此終止,軍方對於政府決策的影響力也大增。
(3)226兵變電影免費擴展閱讀:
影響
一、政府結構異動
盡管二二六事件的政變沒有成功,但依舊對整個日本政府和軍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月9日,岡田內閣解體,後由岡田的外務大臣廣田弘毅任新總理,組織新內閣。
不過因為受到新任的陸軍大臣寺內壽一的壓力,廣田不得不做出一些人事上的讓步,例如選擇有田八郎為外務大臣,而非自己看好的吉田茂。
此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二二六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恢復了「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原先內閣成員中的陸海軍大臣職務規定必須是由退役的大將所擔任,而此一制度的回復使得現役的陸軍大臣和軍方利益掛勾。
只要與軍方的觀點相沖突,後者即可讓陸軍大臣請辭,迫使內閣進行重組,並拒絕派出該職位的繼任者。換句話說,內閣是否能維持全受到軍方所影響。事實上,後來廣田內閣組成不滿一年後,軍方即使寺內辭職,內閣也因此解散了。
二、陸軍內部的派系清洗
盡管高級將領里只有真崎一人遭控與叛軍勾結,皇道派仍因該事件而受到極大的損害,從此便一蹶不振。在寺內的主導下,「革新幕僚」們(尤其是石原和武藤最為活躍)開始在軍隊中進行清洗。
陸軍共12名大將中有9人於4月底退出現役,包括皇道派領袖荒木、真崎、川島和本庄。另外其他對皇道派和政變行動抱持同情態度的也同樣剝奪其現役身份,或調到離首都偏遠、無法發揮政治影響力的地區任職,如山下、香椎、小富士、堀、橋本虎之助和柳川平助等。
其他的軍官,即便不是皇道派者的權力也受到限制,以消除皇道派在軍中的剩餘影響力,幾乎每一位曾對叛軍表達支持的高級將領都受到影響。
三、歷史意義
二二六事件為日本在1930年代的法西斯主義發展的重要事件,推動了日本法西斯主義,也使日本逐漸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戰後政治學家丸山真男認為二二六事件標志著日本法西斯主義運動第二階段成熟期結束(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6年二二六事件),展開了第三階段的法西斯運動完成時期,日本軍方以支持由上至下的法西斯主義。
創造了由官僚、壟斷資本家及政黨的統治聯盟,執行了和歐洲法西斯政權類似的政治主張,如對外擴張、贊頌擴軍、反個人自由主義、反國會政治、反馬克思主義,但不同於歐洲的日本法西斯特色:「家-國」、重農主義及從西方殖民主義手中解放亞洲人民的政治修辭。
D. 日本226兵變真相
裁決是什麼派?
之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內閣暗殺,甚至屠殺罕見的,誰也不敢不從皇派?想像一下,古代的趙高魏忠賢集團。
E. 求一部日本電影,講訴的是從九一八事變到二二六兵變的日本法西斯化的歷史
電影《軍閥》。
F. 求 二二六兵變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分享鏈接:
提取碼:t19d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關簡介: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G. 日本電影《二二六兵變》,最後軍隊列隊走過大街唱的歌叫什麼名字
昭和維新歌,也叫青年日本之歌。
H. 有了解226兵變的么
有問題,問度娘。
I. 日本總共拍了幾部關於「二二六兵變」的電影啊
最近有個動畫的電影版里有一部分226兵變的內容就是 浪客劍心的電影版其他就不知道了
J. 日本的「二二六」兵變
昭和初期(1930年代),日本攻入滿洲,退出「國際聯盟」,國際上處於孤立狀態;同時,國內的激進派接二連三出動,加上經濟不景,農作物失收,日本國民的焦慮和不滿達至頂點。安藤,野中等8名青年將校認為天皇陛下一直被身邊的奸臣所蒙蔽,根本不知國情。他們為求革新日本,高舉「朝和維新」的旗幟,與一眾軍人發動政變,與1936年2月26日,一夜之間擊斃了多名貪官污吏。可惜,他們的行動並未受到天皇認可,29日天皇下令鎮壓事件。結果,安藤,野中等人自殺,其他將校全被處刑。這次日本前所未有的軍變,雖只維持了4天,卻轟天動地,史上為「226事件」。日本著名大導五社英雄一震撼的影象,有力的敘事,將這個英雄時間搬上銀幕,萬鈞劇力,叫人透不過氣來。三浦友和,竹中直人,本木雅弘,狄原健一等多位超級巨星擔演革命將校,演技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