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林正英演的僵屍道長第一部 國語 清晰版本的 告訴小弟 謝謝
林正英個人檔案: 林正英小時候家境一般,父母幫人包伙食為生,有六兄弟姊妹,林正英排行第三,與其兄姐一樣,他曾在信義會小學就讀兩年,但其後輟學,在1963年至1964年,他加入了香港一個京劇團,並拜粉菊花及於占元為師,並與七小福的成員成龍及洪金寶等人一同受訓。之後被父親送進春秋戲劇學校,拜粉菊花為師 ,林正英在該校學藝五年,和尊龍、惠天賜、孟海、董瑋為同門師兄弟,林正英受訓半年後即投入演出,第一個劇目叫《白沙灘》。
但他的京劇生涯只維持了三、四年,經朋友介紹下轉行入電影圈。林正英十七歲時就進入電
一眉道人
[1]影圈做龍虎武師,身材嬌小的他,當過不少女演員的替身(例如鄭佩佩),當時他每日的收入只有六十元,其中三分一交給師傅,另三分一拿回家中,餘三分一買食物請師兄弟吃,林正英曾說那段日子最開心。十九歲時他便開始當武術指導,唐山大兄(一九七一年,和韓英傑合作,由李小龍親自邀請)是他當武術指導的第一部影片,並在片中擔演一角(可在片中清楚見到)。此後他當武指的影片很多,例如:富貴列車(1986)等。著名的「洪家班」他是骨幹之一,「洪家班」當武指的影片,他都有份參與。聽聞他和陳會毅曾是李小龍的左右手,李小龍拍武戲時,如果沒有他,那麼寧可不開機,李小龍主演的影片除猛龍過江外,都有他當武術指導。林正英很善於「下靶」,他設計的動作能夠讓李小龍滿意。久而久之,滿意有了,放心也就有了,於是信任也應運而生。
林正英與李小龍電視生涯由《僵屍道長》開始。1995年獲亞洲電視以百萬高薪禮聘演出電視劇《僵屍道長》。這套電視劇不單為亞視贏得高收視,亦被視為林正英影途的起死回生之作。所以在1996年亞視請他再拍《僵屍道長Ⅱ》時,他欣然答應。其後再拍《等著你回來》(即台灣的《情定陰陽界》)。1997年底,原擬再為亞視拍《僵屍道長Ⅲ》,但當時被告知已患上肝癌,使拍攝終止,並成為他的遺願。因拍片過於勞累,且因林正英平日喜愛小酌二杯,此雙重因素影響下,引致肝癌。而他一生沒拍過愛情文藝片,亦成為他最遺憾的事。他所參予的最後一部電視劇是與徐錦江、劉松仁共同拍攝的"一枝花和尚"(新水滸傳),在劇中他飾演威風凜凜的白英奇元帥。
1997年11月8日,林正英在聖德勒撒醫院與世長辭,終年45歲。女朋友苑瓊丹當時亦陪伴在旁。林正英的大殯儀式於早上在庄嚴的寶福紀念館舉行。當蔗棺醉靈的剎那,林正英的小兒子撲前抱棺哭叫,聲聲哭叫爸爸不要走呀!此情此景無不令人心酸。許多圈中人相繼到達,包括羅家英、曾志偉、苑瓊丹、孟海、午馬、錢嘉樂、錢小豪等等。他的紅粉知己苑瓊丹雙眼紅腫,一直強忍淚水,當誦經告別儀式開始之時,她也穿上黑袍為好友誦經送別,念到傷心之處,也禁不住低聲飲泣. 當瞻仰遺容及靈棺之後,苑瓊丹隨即上前向林正英的遺像鞠躬道別,並未跟隨前往火葬場。
返回頂部僵屍道長 第一部婚姻狀況及感情生活
婚姻狀況及感情生活 早在八三年,林正英與前妻鄭冰冰結婚,婚姻維持了五年多便亮紅燈,期間前妻為他誕下一子(家耀)及一女(式瓦),離婚後,一對子女的撫養權卻歸父方,林正英亦決心將子女送往美國留學,計劃到子女長大後,自己亦移居美國養老。離婚後與父母同住,方便照顧一子一女,女兒十二歲(九七年),讀中二,兒子九歲(九七年),讀小學五年級。子女愛看他的戲,自動錄下爸爸演戲的錄影帶,少說也儲存了四十多盒。
林正英和女友苑瓊丹(苑仔)相識於《僵屍道長》第一部的拍攝.劇中最後安排她與師傅湊成一對. 而劇集的結束 ,其實正是他們在生活中攜手的開始。遺憾的是,數年後林正英就去世了,苑瓊丹名分皆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是苑仔倒追林正英的.那時苑仔經常在收工時特意借車送林正英回家,可林正英卻說『我有腳自己行』。結果落的個手臂被咬的下場。96年林正英終於和苑仔譜寫戀曲,苑仔還特意從跑馬地遷居西貢與林正英共同生活。
林正英去世,苑仔仍固執的以未亡人的身份前去為師傅守靈,使港媒一片驚詫。苑瓊丹:「其實他生病,我自始至終都是知道的。當時他不想被媒體打擾,所以搬到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去住,也不讓我去見他。他臨走的時候說,『我不在你身邊,你自己好好保重,有什麼困難就找你弟弟解決。』我當時很不情願,但是他是那種很固執的人,他決定的事情是絕對不會改變的,我尊重他的選擇。」,「作為演員,都希望讓人家看到自己最輝煌、最美麗的一面。他不願意讓人家看到自己的病容,更不希望被我見到。因為他知道我看到他這個樣子,一定會很難過。」
返回頂部僵屍道長 第一部電影作品
電影作品
擔任動作設計的作品
林正英(僵屍道長劇照)1974年:《小英雄大鬧唐人街》
1979年:《林世榮》
1979年:《雜家小子》
1979年:《新貼錯門神》
1979年:《醒目仔蠱惑招》
1980年:《鬼打鬼》
1980年:《搏扎》
1980年:《甩牙老虎》
1980年:《錢作怪》
1980年:《身不由己》
1981年:《敗家仔》
1982年:《人嚇人》
1982年:《提防小手》
1983年:《五福星》
1984年:《雙龍出海》
1984年:《等待黎明》
1984年:《貓頭鷹與小飛象》
1985年:《福星高照》
1985年:《時來運轉》
林正英1985年:《僵屍先生》
1985年:《夏日福星》
1986年:《神勇雙響炮續集》
1987年:《靈幻先生》
1987年:《東方禿鷹》
1988年:《血玫瑰》
1988年:《過埠新娘》
1988年:《羞羞鬼》
1989年:《悲情城市》
1989年:《城市判官》
1990年:《驅魔警察》
1992年:《誓不忘情》
擔任監制的作品
1990年:《驅魔警察》
1992年:《誓不忘情》
1994年:《青蜂俠》
擔任副導演的作品
1984年:《貓頭鷹與小飛象》
1989年:《悲情城市》
擔任導演的作品
1989年:《一眉道人》
1994年:《青蜂俠》
林正英李小龍對打戲擔任助理指導的作品
1973年:《龍爭虎鬥》
1979年:《雜家小子》 1979年:《無名小卒》
1979年:《搏命單刀奪命搶》
1979年:《林世榮》
參演作品一(70年代)
1970年:《金刀大俠》
1970年:《金衣大俠》
1971年:《俠女》
林正英1971年:《鬼怒川》
1971年:《鳳飛飛》
1971年:《天龍八將》
1971年:《六刺客》
1971年:《唐山大兄》
1971年:《血符門》
1971年:《金印仇》
1972年:《飛龍奪寶》
1972年:《霹靂拳》
1972年:《落葉飛刀》
1972年:《精武門》
1972年:《合氣道》
1972年:《吉祥賭坊》
1973年:《馬路小英雄》
1973年:《跆拳震九州》
1973年:《龍爭虎鬥》
1973年:《老虎燕星》
1973年:《鬼來鬼往》
1973年:《海員七號》
1973年:《偷渡客》
1973年:《冷麵虎》
1973年:《龍爭虎鬥》
1974年:《死亡挑戰》
1974年:《黃面老虎》
1974年:《珠江大風暴》
1974年:《黃飛鴻少林拳》
1974年:《小英雄大鬧唐人街》
1975年:《神打》
1975年:《直搗黃龍》
1976年:《陸阿采與黃飛鴻》
1976年:《龍門秘指》
1977年:《決殺令》
1977年:《洪熙官》
1977年:《破戒》
1977年:《功夫小子》
1977年:《三德和尚與舂米六》
1977年:《多情劍客無情劍》
1977年:《四大門派》
1977年:《發錢寒》
1978年:《肥龍過江》
1978年:《蝙蝠傳奇》
1978年:《盲拳、怪招、神經刀》
1978年:《秀花大盜》
1978年:《贊先生與找錢華》
1978年:《老虎田雞》
1978年:《荷京喋血》
1979年:《林世榮》
1979年:《無名小卒》
1979年:《醒目仔蠱惑招》
1979年:《搏命單刀奪命搶》
1979年:《雜家小子》
參演作品二(80年代)
1980年:《錢作怪》
1980年:《鬼打鬼》
1980年:《咸魚番生》
1980年:《甩牙老虎》
1980年:《身不由己》
1981年:《敗家仔》
1982年:《人嚇人》
1983年:《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4年:《神勇雙響炮》
1984年:《雙龍出海》
1984年:《人嚇鬼》
1985年:《龍的心》
1985年:《僵屍先生》
1985年:《福星高照》
1985年:《時來運轉》
1986年:《霹靂大喇叭》
1986年:《富貴列車》
1986年:《英雄無淚》
1986年:《僵屍家族》
1987年:《靈幻先生》
1987年:《東方禿鷹》
1988年:《血玫瑰》
1988年:《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1988年:《七小福》
1988年:《鐵甲無敵瑪利亞》
1988年:《學校風雲》
1989年:《一眉道人》
1989年:《群龍戲鳳》
參演作品三(90年代)
1990年:《笑傲江湖》
1990年:《舞台姊妹》
1990年:《玩命雙雄》
1990年:《驅魔警察》
1990年:《鬼咬鬼》
1990年:《靈界風雲》
1991年:《九月初九之重見天日》
1991年:《
返回頂部僵屍道長 第一部演出電視劇
演出電視劇
《僵屍道長》
年份:1995年
類型:恐怖
集數:30集
角色:毛小方
合作演員:徐少強 苑瓊丹 文頌嫻 容錦昌 譚炳文 王書麒
林正英監制:吳錦源
編審:蔡婷婷、劉枝華
《僵屍道長Ⅱ》
年份:1996年
類型:恐怖
集數:50集
角色:毛小方
合作演員:商天娥、孟海、林文龍、文頌嫻、尹天照
監制:李慧珠、吳錦源
編審:蔡婷婷、李綺華
《撞到正》
別名:《等著你回來》,《情定陰陽界》
年份:1997年
類型:恐怖
集數:30集
角色:劍伯
合作演員:林文龍、文頌嫻、尹天照、楊恭如、麥景婷、邵仲衡
監制:鄭偉文
編審:阮少娜、李綺華
《一枝花和尚》
(別名:新水滸傳 水滸外傳)
年份:1997年
類型:古裝武打
集數:30集
角色:白英奇
合作演員:徐錦江、劉松仁、甄志強、成奎安、蔡曉儀、高雄、陳逸達
返回頂部僵屍道長 第一部演戲經歷
演戲經歷 林正英拍戲時的辛苦,了解他的人可想而知。一次他被一個很糟糕的演員用劍背打到了鼻樑,那個地方敏感的厲害,一下子眼淚就下來了。林正英趕緊背過身去,一個勁的說沒事沒事,結果整個下午他就在滿耳的「嗡嗡」聲(鼻樑被打到的後遺症--鼻子發酸)和不斷湧出的淚水中度過。據其同事說,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林正英累得一回到拍戲時的住所就昏睡過去,往往是睡不了幾個小時,就又被吵起來繼續看劇本。
林正英演戲經歷林正英是飾演道士角色的「專家」,一向是「一臉正氣」,他拍攝「靈幻家族」時,突然多了一場艷鬼纏身的戲,拍得他尷尬不已,NG(not good)連連。
「靈幻家族」中,林正英要和飾演女鬼的吳家麗演一場親熱戲,吳家麗自然是很大方,林正英卻是叫苦連天。原來,林正英為人木訥,也從未想到過要演吻戲,一對上吳家麗,也就慌張不已了。
林正英在拍高難度的動作戲時,有個替身幫他,他本來也要找替身來演親熱戲,想不到替身比他還害羞,最後只好自己上陣了。
這部電影台灣發行的國語版的NG鏡頭不完整,只播到文才將棺材菌吐給石堅道士。港版(港譯為"僵屍至尊")的NG鏡頭就有完整播放到林正英師父過於害羞,低頭走著走著不料撞到樹了!!!NG鏡頭最後播到正英師父與僵屍演員們套招出糗的部份。
最近演員們和我談起我以前拍的一部(僵屍先生)的戲,讓我不盡禁想起當年拍此戲的種種趣事。(僵屍先生)可以說是僵屍片系列的經典之作。我們一起拍戲的演員都很搞笑(除了我之外),如許冠英、樓南光、錢小豪他們三個活寶貝,一在片場便喜歡開玩笑,惡作劇。本來拍戲過程很悶的,又要等打燈光、試鏡頭,試位置。往往幾個小時才拍一個鏡頭。有他們這三個搗蛋鬼,讓我們在現場看到電影鏡頭里看不到的畫面或聽不到的抵死對白,活活地打破沉悶的場面。
林正英演戲經歷另一個更有趣就是林正英,他在戲里做師傅,而真人也像威嚴的師傅一樣,平時不愛笑也不多表情,整天只會坐在一旁沉思。想起來我以前好像都沒怎樣跟他聊過。搗 蛋鬼眼看他們能逗遍全片場的人哈哈笑,就是不能把林正英逗笑過。他們奇怪怎麼林正英這么酷,如有天能把他逗笑,那就一定是很好笑了。
林正英雖嚴肅,但有時導演也會要他做一些有趣的表情,可能他嚴肅慣了,當他做有趣的表情,我們全場反而笑得更開心,因這不是他的真本性,所以出來的效果反差 大,起了很大喜劇作用。有時他都盡量做得有趣一點,但看得出他樣子還是有點靦腆。這是他給我這么一個印象,有點婉惜他現已英年去逝了!
當時(僵屍先生)一片曾在在台灣拍外景,聽說搗蛋演員住在酒店玩得很瘋,在房間里玩捉迷藏。但要求全關燈,由一人摸黑捉人。有些人忍不住笑,就因而被捉了。所以他們被逼忍笑,快忍不住笑時便整蠱別人,讓別人先笑便容易被人捉住。由於這樣玩法而後演變成(僵屍先生)一片里的一場很經典的停止呼吸的戲,觀眾看了都笑得不行了。
返回頂部僵屍道長 第一部成就及榮譽
成就及榮譽
個人成就
林正英開創了一個美好的僵屍片年代,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他於1989年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結合」的最佳範本,該片不僅將民間「養鬼」之說改成「養小僵屍」,道長與小僵屍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對敵!而且大膽引出西洋吸血僵屍,來一場中西大戰,影片最熱鬧新奇之處便是茅山術降不住西洋僵屍,一眉道人無奈之下用炸葯爆破,卻仍然不能奏效,最終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屍,方才大功告成。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長與基督教徒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僵屍斗在一
林正英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雖因林正英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卻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打響1990年僵屍電影第一炮的,是與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錢月笙、陳會毅,兩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歡》名為「捉鬼」,實為「收藏僵屍」,鬼倒是有一個,卻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創意的地方是開篇用現代科學儀器給僵屍做實驗,本來很有搞頭,可惜沒有深入,最終只淪為一個小噱頭而已。
林正英在這年也拍出一部《驅魔警察》,從民初走向現代,沿襲了劉鎮偉《猛鬼差館》中警察拍檔與屍魔鬥法的模式,不過玩的仍是茅山術,算是茅山僵屍片與警察搭檔破案兩大類型片的綜合體。至於擅長中西混合的劉鎮偉,在稍後的《屍家重地》中,表面看來似乎向本土傳統僵屍片取經,並夾以盜寶情節,實質上卻是借僵屍題材調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屍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張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荊軻、王昭君胡搞亂唱、意圖接近秦屍然後滅之的橋段,充滿戲謔,實是劉鎮偉喜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其實,若論香港的僵屍片中將民俗傳統與西洋吸血僵屍結合得最為荒誕的,應首推陸劍明導演的《僵屍醫生》。影片從醫生林保怡在英格蘭與女吸血鬼陳雅倫在一夜風流時被咬,事後回港逐漸呈現西方吸血僵屍症狀:如懼怕陽光、貪食患者鮮血,喜著黑色斗篷、晚上睡覺甚至如蝙蝠倒懸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運功將他治好。孰料此時吸血鬼伯爵趕到香港,於是眾人與其在醫院展開血戰,眼看不敵之際,林保怡等三名男醫生竟然被劉、關、張蜀漢三傑附身,最終戰敗西洋吸血僵屍!不得不佩服編劇信馬由韁的超強想像力,但如此單純為搞笑而搞笑的荒誕不經,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相比之下,倒是德寶公司製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電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幾部僵屍片中最受歡迎,林子祥所飾的吸血鬼李伯爵,身處歐洲古堡,身著黑色禮服,如西方哥特文學中的貴族吸血鬼一般優雅,影片情節亦是有吸血、有驚情,有惡斗、有浪漫,頗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韻,只是少了些驚恐怖的氣氛罷了。這與之前香港的僵屍電影只顧胡亂抄襲和盲目嫁接,卻從不理會西方吸血鬼與僵屍原來有本質不同的做法大相徑庭,可稱得上香港僵屍片向國際化靠攏的一次大膽嘗試。
盡管1990年香港僵屍電影的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本土茅山術的傳統套路,但總的來講,反映並不如人意。太多的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稍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僵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而事實上,此時僵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雖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這等集茅山法術、異域風俗、喜劇名片《上帝也瘋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屍祖宗大戰非洲巨人等諸多精彩橋段的創意之作,但最終無力回天。因此,這之後的作品無論是回歸本土茅山僵屍片的《僵屍至尊》、《新僵屍先生》、《音樂僵屍》、《湘西屍王》,還是如《一咬OK》一樣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電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連票房敗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風武俠片的熱潮風起雲涌之時,香港的僵屍片卻徹底陷入絕境。
不過,俗語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20世紀90年代中期,僵屍題材雖然在香港大銀幕上幾近絕跡,卻在電視熒屏上繼續「苟延殘喘」,而這依然要歸功於「僵屍道長」林正英的不離不棄。1995年至1997年,他與亞視合作拍攝的《僵屍道長》系列劇集,收視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體現本土民俗趣味的
林正英茅山僵屍片還是大有市場的。誰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厲、准備接拍《僵屍道長》第三部時,卻因肝癌於1997年病逝。這位平時素來低調的「老實人」(蔡瀾語)的死訊一公布,香港電影界皆驚,痛惜之餘,不免哀嘆香港自《僵屍先生》以來創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雜技便可營造驚人視覺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劇風格的茅山僵屍片,在林正英仙逝後恐怕真的要失傳了。
事實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紀之初,香港銀幕上倒是又出現了類似僵屍電影的《生化壽屍》(葉偉信導演)和《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鄭偉文導演)等片,不過它們的主幹情節模仿的皆是日本電子游戲《生化危機》,至於什麼生化壽屍、喪屍也都是舶來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猙獰兇殘嚇人或可與中國本土僵屍有一拼,但嚴格來說,其實與僵屍片根本無甚關聯。而在電視熒屏上,亞視在林正英死後,放棄製作傳統民俗的《僵屍道長》,轉而拍攝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家族體系的現代靈異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劇情則是中西合璧,主題較之以前完全娛樂性的僵屍片更有深意,講愛與拯救,再加上製作精良,表演出色,結果大受歡迎,連亞視的死對頭、無線電視台的老闆邵逸夫都大度地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拍得好看呢。但盡管如此,該劇拍到第二部便開始收視下滑,並且這股「西風東漸」的僵屍題材也並未因此延伸到大銀幕上來。
所獲獎項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獲得第5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返回頂部僵屍道長 第一部社會評價及逝後
社會評價及逝後 關於林正英師傅,現在的許多小孩和年輕人都看過他的影片,只是有很多小孩乃至年輕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很多僵屍片里經常看見的一、兩個人的名字。但是知道他名字的人們,都在努力地為自己喜歡的師傅做著幫別人回憶和宣傳。一位15歲的網名為「禁賤」(縮寫)的網友曾經說過一句深刻的話語:「對於90後的我們來說,大多數朋友們都於很小年紀在電視上看過英叔的電影。當時,我們只知道有一位在僵屍片中經常出現一看就覺得令人親近的師傅。而長大後,往年的僵屍片的印象已經被生活的色彩所覆蓋,但是,可能因為緣分,我偶然再次看到了這些電影,這些電影並不陌生,但是我絕對記憶不起。而就在此之後,就因為這位師傅身上所具有的那些親和力、那些面孔、和一些說不出的魄力,讓我去搜索這位師傅的信息。卻得到了一個令我無法接受的結果:那位在影片中看似年長的師傅,終年才45歲。此時,惋惜、疑惑多種情感交織,體會得淋漓盡致。 這位網友說出了很多當代人、和以後觀看林正英電影人的心聲。可見,林正英師傅電影和人格所展現的魅力。
並且關於林正英師傅逝後,很多朋友都問過有無視頻、記錄等等。和一些關於為什麼不公開墓園地址....
而關於這些問題,還未找到有特別真實的原因,但是這里有1個回答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取關於很多問題的答案:
「故生前曾要求家人不要將病情向外透露,並在逝世前一個多月,忍痛向女朋友苑瓊丹提出分手,更甚的是在臨終前一星期,林正英以自己病容恐怖為由,拒絕同門師兄弟和兒女到醫院探病 臨終拒見兒女」對於師傅的報道也很少就是錄音采訪也只有一次,就更別說師傅逝世的視頻了。」
所以,關於林正英師傅更多的信息,大家可以多加入一些群、組織,和找一些更有用的信息。且盡量的宣傳和作為詞條和資料。
『貳』 洪金寶演林世榮的電影
《林世榮》洪金寶,關德興,樊梅生,李海生,馮克安,元彪主演。洪金寶扮演林世榮,以賣豬肉為生,街坊稱其為「豬肉榮」。
『叄』 誰能介紹一下電影洪金寶的林世榮的內容
林世榮(The Magnificent Butcher)(1979年)
導演:袁和平
監制:鄒文懷
編劇:王晶 鄧景生
動作:袁和平 洪金寶
演員:洪金寶 關德興 元彪 韋白 鍾發 樊梅生 林正英
鍾發 李海生 馮克安 蔣金 元武 曾楚霖 馮敬文
西瓜刨 何柏光 唐晶 咖喱 陳會毅
上映:1979/12/19
【 劇情(3.0/5) 】
該片是具有濃厚廣東風味的民初功夫喜劇,由動作指導出身的袁和平導演,武師出身的洪金寶飾演主人翁林世榮。
佛山黃飛鴻(關德興)有三大門徒——林世榮(三毛)、梁寬(元彪)、鬼腳七(韋白),其中大徒弟以販肉為生,人稱豬肉榮。阿榮行俠仗義,但頭腦耿直,遇事少變通。阿榮無意開罪了五龍堂的人,堂主高霸天(李海生)借機來寶芝林發威,卻被黃師傅出手壓住了氣焰。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雙方由此也就結下了粱子。
阿榮的弟弟林世光(蔣金)攜妻來佛山尋兄,遭高霸天的紈絝子高大海(馮克安)欺騙,愛妻被劫走。阿光幸得嗜酒如命的老叫花福成(樊梅生)相助,而阿榮輕信大海的諂言,反幫惡人向福成動武。老叫花先教訓了阿榮,後讓兄弟二人相見,這才真相大白。阿榮將計就計,假擒福成來五龍堂救出弟媳。二人可謂不打不相識,福成與阿榮便成了好友,在老叫花的點撥下,阿榮的虎鶴雙形拳也越發精進。
高大海豈肯善罷甘休,他先誣陷阿榮奸殺堂主養女,後又將林世光殺害。忍無可忍的阿榮憤然出手擊斃高大海為弟弟報仇。堂主高霸天痛失獨子和養女,亦怒不可遏,最後自然要上演一場五行掌對決虎鶴拳的精彩好戲。
【 功夫(5.0/5) 】
高霸天來寶芝林發飆,黃飛鴻利用手中的毛筆與之交手。關德興自四十年代以來幾乎就是電影黃飛鴻的形象代言人,他以飾演同一個角色最多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關老爺子唱粵劇出身,基本功和精氣神都還不錯,當然要讓一個七旬老人實拍實打不太現實。袁和平通過四尺宣紙上兩只毛筆的交鋒,巧妙設計出了老年黃飛鴻矍鑠大度的性情和高人一籌的功夫。非但把傳統文化中「武以德服人」的品質用具體的招法躍然紙上,而且正反派的性格也一目瞭然。袁導這種動作中的細部「寫意」手法確實無人能敵。關老爺子自己做了些執筆出招的架式,部分上桌下地的拳腳由袁祥仁替身完成。
老叫花上酒店買酒巧遇高大海,遂戲弄之。這場戲更象是樊梅生的替身在對付馮克安,樊胖除了露幾張笑臉、擺數個正面架式外,幾乎所有連貫性進攻和翻騰都由替身完成。在三排酒壇上的打鬥設計精彩,老叫花在酒壇上信步騰身躲閃高大海的地面進攻,引高大海上酒壇,老叫花迅速落地左腳旋擺將高踢落;高起身回擊,老叫花騰身上酒架接前空翻落至高身前;避過高的鋒芒,老叫花倒地前踢,高一頭撞碎架上的酒壇。老叫花不僅喝到了**的好酒,而且酒錢也順帶一並從高大海身上打出來。袁導的鏡頭表現也恰到好處,你能在廣角全景中看到有節奏的快速過招,接觸和擊中後果。
林世榮聽信高大海的一面之辭,來酒館向老叫花討公道。三毛和樊梅生(樊依舊有替身)兩個大胖子均用洪拳的虎鶴雙形以及蛇形拳過招,這場戲袁導注重突出一招一式和諧趣效果。二人出手迅速,袁導也更多以快推近景來彰顯精彩的手型招法和搞笑的面部表情。而三毛的功夫活寶形象也演繹得活靈活現。
高霸天帶手下來寶芝林抓林世榮未果,便踢了招牌,梁寬與鬼腳七挺身護館。元彪對林正英,韋白對元武。林手執一尺紙扇與彪在夜色下的庭院中一角開戰,紙扇實乃障目工具,林手舞扇面擾亂彪的視線,而以腳勾拋腰間束帶上掛著的銅錢,彪面部中彈側翻 360倒地。兩人過招數合,林再施詭計,被彪識破先起腳反將吊錢摔中林額頭,接一記進步側踢,林騰身飛起倒地。彪奪過紙扇,再一腳側踹將林送入正廳。鏡頭切至庭院的另一角,韋白徒手對付元武手中的猴棍,武以棍支撐,順桿騰空而起一腳前踢中韋。武將手中的棍武得虎虎生風,一段精彩的騰越雜耍。韋不敵被掃倒,順勢抄起一柄長刀和一根段棍。再戰,韋貓身刀棍齊發,以棍中武小腿,韋佔了上風。鏡頭切回正廳內,彪與林徒手過招,林漸不敵,又使出下三濫的袖尾刀暗算,亦被彪避過。林以雙刃近攻,彪則左右騰挪以遠距腳法還擊。林終斃命於自己的刀下。鏡頭再切到庭院,韋將武的棍擊落,李海生前來親自出馬,彪也趕至院外,二人聯手對李。袁導此處的動作設計又是一大亮點,李海生打得似乎從來都沒有如此可信過,他不僅招法得體快捷,且拳掌手腳並用。注意元彪的拳位始終與腰馬配合,這種寫實的套路與洪拳基本功是吻合的。三毛趕來,卻中了李的一記朱沙掌,彪與韋抵擋一陣,架起三毛逃走。
袁導匠心獨具的工整細微和富於節奏的動作設計在這場戲中可見一斑,而他也很擅長用鏡頭語言(如快推鏡頭局部捕捉,快拉揭示全景,慢鏡頭)來放大和意化動作效果。
林世榮在老叫花福成的點撥下習煉洪拳的橋手基本功。招法為運橋、分橋、定橋、穿橋、直橋、柔橋、剛橋、流橋、提橋等,訓練沒有太多戲劇效果,但都是對洪拳招法的寫實表現。阿榮自創一橋上前進攻老叫花,僅這一招半式的過招樊梅生還是被替了身,巧妙避過阿榮的橋手,阿榮失去重心一記狗吃屎撲翻在地。
鍾發飾的怪貓追至阿榮藏身處,二人在停放棺木的祠堂中交手。鍾發在洪家班中可算個一流武師,他的身手絕對能與元彪、元華等人相提並論。三毛毫不吝嗇地將這場打戲設計得古靈精怪、充滿新意,兩人使出渾身解數(除了鍾發騰空翻至三毛背後雙腳前踢並竄上房梁,該鏡頭利用房柱近景遮擋做了個虛長鏡)每個回合均是迅猛的全鏡快攻。鍾發翻騰竄越、上樑下地的雜耍功夫將怪貓一角刻畫得入木三分。而袁導的布光和鏡頭將該戰的怪異氣氛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袁導也巧妙地在怪貓身上運用了鋼絲來完成部分需要克服地球引力的反常規動作,呵呵,這也算是袁家班的動作秘技之一。
林世榮手捧弟弟的靈牌來找高大海報血仇。三毛就象一頭憤怒的公牛,進門大力捶翻兩打手,接著撲向馮克安。一記蹲地後掃,馮前翻倒地,接前踢,馮後仰摔壓碎案桌倒地。三毛咆哮著提拳直擊,馮抓起案板護身,鐵拳穿透木板正中馮腹部。馮拔刀,三毛毫不遲疑正面迎擊,抓起圓凳打飛匕首,接右腳側勾踢中馮頭部。三毛一招「犀牛望月」雙拳將馮打出屋外,再雙手將其擎起大力拋回室內(馮的尾紋骨砍在門框檔上,身體後仰倒地。噢)三毛追回屋內,不再理會馮的說辭,以靈牌奮力砸向其頭部,馮斃命。這場戲是典型的三毛動作,為達到效果二人可謂全力以赴、拳拳到肉。三毛始終是鐵拳緊握、雙目怒視,而動作摒棄了繁雜的套招打法,以更直接了當的搏擊來體現林世榮報仇心切的真實。馮克安除了那危險的一坐,幾乎所有的翻摔都沒有被替身的痕跡,也算是賣盡了力氣。而鏡頭也一律在全景中捕捉了動作的起、打、中、摔,少有剪切拼接。讓人看得暢快淋漓、一氣呵成。
最後在大街上,高霸天使五行掌對決林世榮的虎鶴拳,老叫花則在一旁指點阿榮。這是一段長達八分鍾的二人對攻,通常如此長時間的純粹橋手拉鋸很容易使動作陷入呆板乏味,但袁導卻高超地證明了他是套招設計的大師。首先是招式多樣,李海生的掌法分金、木、水、火、土五形,掌風各有特色;而三毛將洪拳的十二指橋手和虎、鶴、龍、蛇、豹式結合,變化多端。另外充分利用三毛的體能,讓其滿場騰挪翻滾、爬高上低。使得整場打鬥充滿了動感的節奏,而非貧乏的原地拉鋸節拍。在鏡頭上袁導採用了全景和過腰中景相結合,以全景展現起招、移位和翻摔,用中景捕捉橋手對招的細節。另外通過老叫化的過肩和過腰鏡頭來具體化第三人稱視角,還有仰、俯空間鏡頭的靈活運用。三毛有一處大遠景中在長凳上的騰空後翻被元彪替了身,其它所有翻騰跳躍均是本人完成,想想三毛的體重和他移動的頻率和范圍,該戰中其體力消耗估計十分驚人。最後三毛用虎鶴雙形結合寸橋和剛橋手法破了李的五形掌,保住了寶芝林的招牌。
【 綜合(4.5/5) 】
如果說將三毛放在一個動作演員的位置上,而要從70年代選出一部代表他本人功夫的作品,那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林世榮》。該片近 110分鍾的戲對於一部功夫片似乎顯得冗長了些,袁導在劇情上也沒有更多創新,依舊是搗蛋徒弟學藝報仇的諧趣套路。但三毛的演繹無疑給林世榮這個角色增色不少,而用洪拳嫡系弟子來做故事主角也使其具有了吸引力。
該片最大的看點自然是由袁家班和洪家班兩大實力門派聯合打造的精侖功夫,八爺和三毛這種夢幻組合可不多見啊。八爺是位因材施技的大師,成龍、元彪、甑子丹、李連傑等巨星均與之有過各具特色的閃亮合作。若將其比做書法家,他可謂多才多藝,不僅能橫平豎直地寫出正統剛勁的楷體,也擅長游龍飛鳳般地畫出神貌兩合的草書。在《林》中,八爺顯然採用了前一種更為寫實的手法,這與三毛本人的特色是相吻合的。
在動作設計上雙方取長補短,三毛的短打快攻加八爺的細膩招法可謂相得益彰、配合完美。在鏡頭表現上,八爺巨細兼顧,他的鏡頭中常帶有一種符號化的「寫意」手法,這可能與袁家班的幕後技巧有關,如為人熟知的慢鏡頭、細節推鏡、還有鋼絲的局部巧妙運用等。
看過《林世榮》數遍後,俺始終詫異於為何人們在談論《醉拳》《蛇形刁手》和《佛掌羅漢拳》時卻遺忘了這部扎實的功夫經典。
『肆』 TVB林世榮國語
這個我前幾天也在找過 確實很少有國語版的 然後我在土豆上看到過 個別網上也有 但是不全基本上都是畫面不清晰而且還字幕不同步的 所以我就看了粵語版高清的 湊活吧 感覺沒以前電視里放的好看了
『伍』 林世榮完整版電影
林世榮_hd.mp4
『陸』 洪金寶演的豬肉榮的電影
林世榮(The Magnificent Butcher)(1979年)
導演:袁和平
監制:鄒文懷
編劇:王晶 鄧景生
動作:袁和平 洪金寶
演員:洪金寶 關德興 元彪 韋白 鍾發 樊梅生 林正英 鍾發 李海生 馮克安 蔣金 元武 曾楚霖 馮敬文 西瓜刨 何柏光 唐晶 咖喱 陳會毅
上映:1979/12/19
該片是具有濃厚廣東風味的民初功夫喜劇,由動作指導出身的袁和平導演,武師出身的洪金寶飾演主人翁林世榮。
佛山黃飛鴻(關德興)有三大門徒——林世榮(三毛)、梁寬(元彪)、鬼腳七(韋白),其中大徒弟以販肉為生,人稱豬肉榮。阿榮行俠仗義,但頭腦耿直,遇事少變通。阿榮無意開罪了五龍堂的人,堂主高霸天(李海生)借機來寶芝林發威,卻被黃師傅出手壓住了氣焰。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雙方由此也就結下了粱子。
阿榮的弟弟林世光(蔣金)攜妻來佛山尋兄,遭高霸天的紈絝子高大海(馮克安)欺騙,愛妻被劫走。阿光幸得嗜酒如命的老叫花福成(樊梅生)相助,而阿榮輕信大海的諂言,反幫惡人向福成動武。老叫花先教訓了阿榮,後讓兄弟二人相見,這才真相大白。阿榮將計就計,假擒福成來五龍堂救出弟媳。二人可謂不打不相識,福成與阿榮便成了好友,在老叫花的點撥下,阿榮的虎鶴雙形拳也越發精進。
高大海豈肯善罷甘休,他先誣陷阿榮奸殺堂主養女,後又將林世光殺害。忍無可忍的阿榮憤然出手擊斃高大海為弟弟報仇。堂主高霸天痛失獨子和養女,亦怒不可遏,最後自然要上演一場五行掌對決虎鶴拳的精彩好戲。 高霸天來寶芝林發飆,黃飛鴻利用手中的毛筆與之交手。關德興自四十年代以來幾乎就是電影黃飛鴻的形象代言人,他以飾演同一個角色最多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關老爺子唱粵劇出身,基本功和精氣神都還不錯,當然要讓一個七旬老人實拍實打不太現實。袁和平通過四尺宣紙上兩只毛筆的交鋒,巧妙設計出了老年黃飛鴻矍鑠大度的性情和高人一籌的功夫。非但把傳統文化中「武以德服人」的品質用具體的招法躍然紙上,而且正反派的性格也一目瞭然。袁導這種動作中的細部「寫意」手法確實無人能敵。關老爺子自己做了些執筆出招的架式,部分上桌下地的拳腳由袁祥仁替身完成。
老叫花上酒店買酒巧遇高大海,遂戲弄之。這場戲更象是樊梅生的替身在對付馮克安,樊胖除了露幾張笑臉、擺數個正面架式外,幾乎所有連貫性進攻和翻騰都由替身完成。在三排酒壇上的打鬥設計精彩,老叫花在酒壇上信步騰身躲閃高大海的地面進攻,引高大海上酒壇,老叫花迅速落地左腳旋擺將高踢落;高起身回擊,老叫花騰身上酒架接前空翻落至高身前;避過高的鋒芒,老叫花倒地前踢,高一頭撞碎架上的酒壇。老叫花不僅喝到了**的好酒,而且酒錢也順帶一並從高大海身上打出來。袁導的鏡頭表現也恰到好處,你能在廣角全景中看到有節奏的快速過招,接觸和擊中後果。
林世榮聽信高大海的一面之辭,來酒館向老叫花討公道。三毛和樊梅生(樊依舊有替身)兩個大胖子均用洪拳的虎鶴雙形以及蛇形拳過招,這場戲袁導注重突出一招一式和諧趣效果。二人出手迅速,袁導也更多以快推近景來彰顯精彩的手型招法和搞笑的面部表情。而三毛的功夫活寶形象也演繹得活靈活現。
高霸天帶手下來寶芝林抓林世榮未果,便踢了招牌,梁寬與鬼腳七挺身護館。元彪對林正英,韋白對元武。林手執一尺紙扇與彪在夜色下的庭院中一角開戰,紙扇實乃障目工具,林手舞扇面擾亂彪的視線,而以腳勾拋腰間束帶上掛著的銅錢,彪面部中彈側翻 360倒地。兩人過招數合,林再施詭計,被彪識破先起腳反將吊錢摔中林額頭,接一記進步側踢,林騰身飛起倒地。彪奪過紙扇,再一腳側踹將林送入正廳。鏡頭切至庭院的另一角,韋白徒手對付元武手中的猴棍,武以棍支撐,順桿騰空而起一腳前踢中韋。武將手中的棍武得虎虎生風,一段精彩的騰越雜耍。韋不敵被掃倒,順勢抄起一柄長刀和一根段棍。再戰,韋貓身刀棍齊發,以棍中武小腿,韋佔了上風。鏡頭切回正廳內,彪與林徒手過招,林漸不敵,又使出下三濫的袖尾刀暗算,亦被彪避過。林以雙刃近攻,彪則左右騰挪以遠距腳法還擊。林終斃命於自己的刀下。鏡頭再切到庭院,韋將武的棍擊落,李海生前來親自出馬,彪也趕至院外,二人聯手對李。袁導此處的動作設計又是一大亮點,李海生打得似乎從來都沒有如此可信過,他不僅招法得體快捷,且拳掌手腳並用。注意元彪的拳位始終與腰馬配合,這種寫實的套路與洪拳基本功是吻合的。三毛趕來,卻中了李的一記朱沙掌,彪與韋抵擋一陣,架起三毛逃走。
袁導匠心獨具的工整細微和富於節奏的動作設計在這場戲中可見一斑,而他也很擅長用鏡頭語言(如快推鏡頭局部捕捉,快拉揭示全景,慢鏡頭)來放大和意化動作效果。
林世榮在老叫花福成的點撥下習煉洪拳的橋手基本功。招法為運橋、分橋、定橋、穿橋、直橋、柔橋、剛橋、流橋、提橋等,訓練沒有太多戲劇效果,但都是對洪拳招法的寫實表現。阿榮自創一橋上前進攻老叫花,僅這一招半式的過招樊梅生還是被替了身,巧妙避過阿榮的橋手,阿榮失去重心一記狗吃屎撲翻在地。
鍾發飾的怪貓追至阿榮藏身處,二人在停放棺木的祠堂中交手。鍾發在洪家班中可算個一流武師,他的身手絕對能與元彪、元華等人相提並論。三毛毫不吝嗇地將這場打戲設計得古靈精怪、充滿新意,兩人使出渾身解數(除了鍾發騰空翻至三毛背後雙腳前踢並竄上房梁,該鏡頭利用房柱近景遮擋做了個虛長鏡)每個回合均是迅猛的全鏡快攻。鍾發翻騰竄越、上樑下地的雜耍功夫將怪貓一角刻畫得入木三分。而袁導的布光和鏡頭將該戰的怪異氣氛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袁導也巧妙地在怪貓身上運用了鋼絲來完成部分需要克服地球引力的反常規動作,呵呵,這也算是袁家班的動作秘技之一。
林世榮手捧弟弟的靈牌來找高大海報血仇。三毛就象一頭憤怒的公牛,進門大力捶翻兩打手,接著撲向馮克安。一記蹲地後掃,馮前翻倒地,接前踢,馮後仰摔壓碎案桌倒地。三毛咆哮著提拳直擊,馮抓起案板護身,鐵拳穿透木板正中馮腹部。馮拔刀,三毛毫不遲疑正面迎擊,抓起圓凳打飛匕首,接右腳側勾踢中馮頭部。三毛一招「犀牛望月」雙拳將馮打出屋外,再雙手將其擎起大力拋回室內(馮的尾紋骨砍在門框檔上,身體後仰倒地。噢)三毛追回屋內,不再理會馮的說辭,以靈牌奮力砸向其頭部,馮斃命。這場戲是典型的三毛動作,為達到效果二人可謂全力以赴、拳拳到肉。三毛始終是鐵拳緊握、雙目怒視,而動作摒棄了繁雜的套招打法,以更直接了當的搏擊來體現林世榮報仇心切的真實。馮克安除了那危險的一坐,幾乎所有的翻摔都沒有被替身的痕跡,也算是賣盡了力氣。而鏡頭也一律在全景中捕捉了動作的起、打、中、摔,少有剪切拼接。讓人看得暢快淋漓、一氣呵成。
最後在大街上,高霸天使五行掌對決林世榮的虎鶴拳,老叫花則在一旁指點阿榮。這是一段長達八分鍾的二人對攻,通常如此長時間的純粹橋手拉鋸很容易使動作陷入呆板乏味,但袁導卻高超地證明了他是套招設計的大師。首先是招式多樣,李海生的掌法分金、木、水、火、土五形,掌風各有特色;而三毛將洪拳的十二指橋手和虎、鶴、龍、蛇、豹式結合,變化多端。另外充分利用三毛的體能,讓其滿場騰挪翻滾、爬高上低。使得整場打鬥充滿了動感的節奏,而非貧乏的原地拉鋸節拍。在鏡頭上袁導採用了全景和過腰中景相結合,以全景展現起招、移位和翻摔,用中景捕捉橋手對招的細節。另外通過老叫化的過肩和過腰鏡頭來具體化第三人稱視角,還有仰、俯空間鏡頭的靈活運用。三毛有一處大遠景中在長凳上的騰空後翻被元彪替了身,其它所有翻騰跳躍均是本人完成,想想三毛的體重和他移動的頻率和范圍,該戰中其體力消耗估計十分驚人。最後三毛用虎鶴雙形結合寸橋和剛橋手法破了李的五形掌,保住了寶芝林的招牌。 如果說將三毛放在一個動作演員的位置上,而要從70年代選出一部代表他本人功夫的作品,那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林世榮》。該片近 110分鍾的戲對於一部功夫片似乎顯得冗長了些,袁導在劇情上也沒有更多創新,依舊是搗蛋徒弟學藝報仇的諧趣套路。但三毛的演繹無疑給林世榮這個角色增色不少,而用洪拳嫡系弟子來做故事主角也使其具有了吸引力。
該片最大的看點自然是由袁家班和洪家班兩大實力門派聯合打造的精侖功夫,八爺和三毛這種夢幻組合可不多見啊。八爺是位因材施技的大師,成龍、元彪、甑子丹、李連傑等巨星均與之有過各具特色的閃亮合作。若將其比做書法家,他可謂多才多藝,不僅能橫平豎直地寫出正統剛勁的楷體,也擅長游龍飛鳳般地畫出神貌兩合的草書。在《林》中,八爺顯然採用了前一種更為寫實的手法,這與三毛本人的特色是相吻合的。
在動作設計上雙方取長補短,三毛的短打快攻加八爺的細膩招法可謂相得益彰、配合完美。在鏡頭表現上,八爺巨細兼顧,他的鏡頭中常帶有一種符號化的「寫意」手法,這可能與袁家班的幕後技巧有關,如為人熟知的慢鏡頭、細節推鏡、還有鋼絲的局部巧妙運用等。
看過《林世榮》數遍後,俺始終詫異於為何人們在談論《醉拳》《蛇形刁手》和《佛掌羅漢拳》時卻遺忘了這部扎實的功夫經典。